辐射,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但真相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11月26日,中图悦读会第78期活动以“硬‘核’科普,认识你身边的辐射”为主题,邀请广东省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科普讲师、核安全工程师邹屹峰,从日常生活出发,揭开辐射的神秘面纱,并与读者一同探索辐射的研究发展历程。
活动伊始,邹屹峰用“电磁波谱·光谱”图,详细介绍了辐射的概念和种类。辐射,其实就是电磁波的传播,它本质上是一种波,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虽然都是电磁波,但它们在频率、能量和穿透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邹屹峰提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来自于太阳,也可以来自于各种人造设备。在讲解过程中,邹屹峰还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和数据,指出辐射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X射线、CT等检查手段都需要使用到辐射;在工业领域,无损检测、材料探伤等也需要使用到辐射;在农业领域,辐射可以用于改良作物的品种和提高产量。
为更好地让读者理解辐射,邹屹峰提出“空间站做什么实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夏季为何车内高温”等问题与读者进行讨论。探讨“夏季为何车内高温”的问题时,邹屹峰老师则从热力学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太阳辐射会使车辆吸收热量,而车辆的表面材质也会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量,因此车内温度会比车外更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打开车门让空气流通或者使用遮阳伞等工具来减少太阳辐射。活动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邹屹峰老师提出十个辐射科普问题与读者互动,回答正确的读者获得了老师赠送的个人专著《辐射物理与生活》。该书也是本期活动推荐的主题图书之一,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生活中的核知识、怎样防护核事故、有趣的核故事等,几乎囊括了公众最关心的所有核话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读,让读者对“核”不再陌生。
为进一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现场设置了广东省地质局核技所制作的“三种射线演示”与“核裂变原理演示”两个互动环节,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核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参加活动的读者纷纷表示,这些演示让他们对核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辐射是把双刃剑,正确地应用辐射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核心就是把握辐射的“度”,让辐射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既不要无端害怕,也不要盲目无畏。

邹屹峰介绍辐射的概念和种类

邹屹峰与读者分享电离辐射的相关知识

广东省地质局核技所老师指导小读者体验“核裂变”

读者积极参与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