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强调“加快推进古籍修复工作,提高古籍修复水平”。202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强古籍类文物保护,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加强濒危古籍抢救性修复”。
粤澳地域相近、文脉相连,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增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推动古籍保护事业共同发展进步,2023年11月20至24日,我馆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及澳门基金会共同举办“澳门地区古籍修复培训班”。来自澳门公共图书馆管理厅、澳门大学图书馆、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澳门旅游学院、澳门博物馆、澳门海事博物馆、澳门档案馆和澳门培正中学等二十余个机构近8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此次培训班由我馆古籍修复师彭道友、吴小兰、孙玉东和祖巍进行授课,课程包括《古籍文献修复案例分析》《舆图、信札修复技术》《拓片的传拓与修复》和《近代报刊文献修复技术》,涵盖了古籍、舆图、民国文献等多个领域修复技艺的理论及实操。在实践操作方面,我馆古籍修复师重点讲授并演示了古籍修补与装帧技术,舆图修补与加固技术等内容。学员们通过学术讲座和修复实践,既学习了古籍、舆图、拓片、民国文献的基本修复原理和修复技术,初步掌握了溜口、补破、喷水压平、修剪、墩齐、装订等修复技术,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修复工作,也对当下古籍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
我馆自2016年在澳门科技大学举办“墨香古韵——岭南碑刻拓片展”暨读者体验工作坊活动以来,积极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合作互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古籍文献保护和文化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如2017年向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捐赠民国版《卢氏族谱》复制件;2019年“书香古韵——中华古籍之魅力”读者体验系列活动走进澳门城市大学;同年,与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合作举办的“岭海揽珍——粤澳珍贵古籍特展”在澳门展出;2023年9月,与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纸上留声——粤剧粤曲文化展”在澳门何东图书馆、氹仔图书馆、石排湾图书馆同时进行展出,并纳入我馆今年“中华传统晒书”系列活动。
我馆作为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每年修复线装古籍、近现代文献、拓片、报纸等纸质文献近万页,在完成本馆文献修复任务的同时,我馆作为牵头单位,为推动广东省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付出了大量努力。2014年,我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2015年12月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2016年11月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截至2023年,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共举办各类古籍修复技术初、中、高级培训班18期,累计培训全国及我省修复人员300余人次。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体现了澳门地区对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文献的重视与保护,进一步加强了澳门地区古籍修复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密切交流与合作的成功尝试。未来,我馆将继续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古籍保护事业发展,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示范浆糊制作

示范舆图修复技术

讲授瓦当拓印技术

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赵洗尘馆长在结业典礼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