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刘耋龄先生捐赠仪式暨“卅载金石契——刘体智容庚往来书信展”开幕式在我馆举行。九十高龄的捐赠人刘耋龄先生从上海赶赴广州出席仪式,将相关藏品亲自交托我馆,以期传之久远,广为流布。
刘体智(1879-1962),字晦之,又作惠之,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近代极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实业家,生平雅好收藏,所藏甲骨、青铜器、古钱币、善本古籍等,既富且精。刘氏家族有收藏传统,体智先生父为清末四川总督刘秉璋,藏书四五万卷。体智先生承其藏书,继其遗志,增藏书至二三十万卷。既喜金石之学,有小校经阁,藏蜀石经孤本。又以收藏甲骨、铜器名于世,有《善斋吉金录》《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容庚先生为其青铜器藏品编《善斋彝器图录》。
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近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容先生外祖父邓蓉镜为晚清翰林、广雅书院山长,四舅邓尔雅是著名篆刻家、南社诗人。容先生从小受四舅影响,对古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容先生尤精于古文字和青铜器的研究,所著《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为金文及商周青铜器研究的经典之作,影响尤为深远。
体智先生与容庚先生因对青铜器及铭文的研究而结缘。两人书信往来,友情持续近三十年,实为学林佳话。他们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是收藏家与学者交往的典范。
1998年,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先生后人秉其遗愿,将容先生留下的著作手稿、名家书信、金石拓本等共460种2000多册(件)捐藏我馆。今年5月,刘体智先生文孙刘耋龄先生又决定将容庚写给刘体智的45通书信及1件贝叶经捐予我馆。这45通书信是目前所知容庚先生致友朋信札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批,我馆将这些信件与容氏家族捐藏文献中的13通“刘体智尺牍”合璧,辅以相关的图片、实物与论著资料,构成本次“卅载金石契——刘体智容庚往来书信展”的主体,希望为研究近代学人的治学、收藏、交游提供生动的一手资料。
这批信件写作历时二十余年,几乎见证了刘体智、容庚两位先生交往的全过程,内容上关国家民族之命运,下至日常生活之牵念,其间或以著作、拓片相互酬赠,或交流铜器字画收藏信息,更有大量关于藏品真伪、编书校图的学术探讨,直观展现了学者在近代中国学术转型期为传统学问开辟新路的探索。通过拜读先贤手泽,我们正可考知故实,窥见一代学人的风骨余韵。
容庚家族、刘体智家族先后秉承先贤之云天高谊,化私为公,将珍藏捐入公藏,必将嘉惠学林,泽被后人。本次活动中,容庚先生女儿容璞女士、容珊女士及长孙容国濂先生专程到馆观礼。这是两家后人首次聚会于羊城,刘老与同为耄耋之年的两位容女士一见如故,共同追忆先辈旧事,畅谈通家弈世之好,更对文物掌故如数家珍,令旁观者深受触动。
出席活动的嘉宾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世伟先生、上海著名摄影家詹茂华先生,以及广东省文联原副主席洪楚平先生等文博届代表。广州地区主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
仪式现场还开展了古籍修复演示和雕版印刷、碑石拓印体验等读者互动活动,受到观众欢迎。

刘耋龄先生捐赠仪式暨“刘体智容庚往来书信展”开幕式在我馆举行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致辞

容庚先生长孙容国濂致辞

王惠君馆长(左)向刘耋龄先生(右)回赠收藏证书

嘉宾观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