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与陶瓷生活疗愈

作者:陈韵文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图书借阅部 发布时间:2023-11-10 阅读数: 

我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孕育于漫长悠久的陶瓷发展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4日下午,中图悦读会第76期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艺术学博士杜沁芬讲解东方美学对古今中外陶瓷发展的重要影响,分享其创作理念,带领大家一同欣赏凝结时间的陶瓷作品,品味其中蕴含的绮丽文化。

结合中国陶瓷制作工艺及其发展历程,杜沁芬认为东方美学的陶瓷创作需要融入感情愿望、审美情趣等。以杜老师三个主题系列的陶瓷作品为例,简练生动的艺术风格和其中的儒家思想让大家感受到了美的意象浸润。好的陶瓷作品凝聚着生命的力量,如杜沁芬《壳》系列的灵感即来源于微观世界的细胞,细胞不仅储藏着人类生存过程的全部信息,更孕育着人类的血性、精神与品格。陶瓷制作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创作,实践时仍然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创作者的性格往往也因此被打磨得更加温润,可见陶瓷器物制作亦能孕育人生哲理。讲解结束后,读者与杜老师探讨了陶瓷艺术设计产学研市场化与艺术独特性之间的平衡。学科差异带来的思维碰撞拓宽了彼此的视野。

在陶瓷制作环节,杜沁芬从材料放置到底座厚度、再到泥条制作及器物形态改变等方面进行演示讲解。读者举一反三,创作出或精巧雅致、或工整严谨、或活泼洒脱的作品,无不凝聚着丰富的想象力。一位读者表示,这次的活动使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陶”冶情操。有的读者更是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不断刻画细节等待烧制,感受千年窑火的传承。看似简单轻松的陶器制作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老师和助教的耐心指导让大家在美器欣赏与上手创作中感受思想的遨游与泥土的滋养。

从最初的一抷泥土,经过地质、矿物、化学、物理与工艺、美术的相互配合,才能制成一件美观实用的陶瓷器物。本期中图悦读会向读者展现了数千年的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是如何在陶瓷界的专家、学者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持续传承发扬,引导读者进一步了解东方美学。

杜沁芬老师主讲“东方美学与陶瓷生活疗愈”

读者积极与嘉宾交流互动

亲子合力创作陶器

读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陶器制作

读者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陶器作品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