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读西游,学中医传统文化
——第387期英语角活动小记

作者:黄舒敏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图书借阅部 发布时间:2023-09-22 阅读数: 

在各种民间传说中,“悬丝诊脉”是中医的一门神奇技能,流传最广的故事是唐代名医孙思邈为长孙皇后“悬丝诊脉”。《西游记》中“孙猴巧行医”的故事里,孙悟空同样用这种方法当过一回“老中医”。8月27日,我馆英语角以《西游记》原著第68至71回为活动文本,与读者用中英双语共读孙悟空在紫金国巧行医的故事,通过趣味阅读,认识传统中药材、了解中医传统文化。

想要治疗紫金国王的奇病,首先要诊断病情。因国王不愿见生人,孙悟空便提议“悬丝诊脉”。活动巧妙还原了《西游记》书中的场景,让读者更直观地体验“悬丝诊脉”的“玄妙”——三根金线穿过一个帘子,一头连着“老中医”,一头连着“患者”。每根线上绑着一个中英双语的“问题”,“请用英文喊一声‘师父’!”“What is Lady White Bone in Chinese?”扮演“孙大夫”的读者和扮演“紫金国王”的志愿者分别用中英文“问诊”和“对答”。完成“问诊”的读者,即可获得一份“药方”,进入下一环节的闯关。读者们在欢声笑语中“悬丝诊脉”学西游。

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功效。《西游记》原文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对话将中药的功效和制药的过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孙悟空选用了大黄、巴豆、锅灰和马尿等药材,而白龙马的马尿则是孙悟空制药的关键材料,最终为紫金国王制作了三颗核桃大小的药丸。“红枣、枸杞、银耳、百合、巴豆……巴豆味辛,性热,有毒。”“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读者们拿着一份包含原文阅读材料的制药“处方”,一边阅读材料,一边在摆满各种药材样品的桌子前仔细辨认,尝试搭配制药。

延伸小课堂上,馆员为读者介绍了取经路上任劳任怨的西海龙王之子白龙马的来历,并结合中国历史上白马与佛经的深厚渊源,讲述了东汉年间“白马驮经”和洛阳的千古名刹“白马寺”的故事。读者现场组队练习“悬丝诊脉”的英文内容,用英语讲述孙悟空“悬丝诊脉”的趣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读者喜爱。我馆英语角以《西游记》的原文和英文译文为切入点,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设计配套的“阅读+游戏”活动,创新阅读体验,带领读者深入品读原著,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与活力。

读者仔细辨认孙悟空制药所用的药材

读者参加“悬丝诊脉”对答游戏

馆员讲述“孙猴巧行医”的故事

读者用英语表演孙悟空“悬丝诊脉”的趣事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