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303讲:旧诗与新诗——文学的和解

作者:李雅玲 来稿:活动推广部  摄影者:活动推广部  发布时间:2022-10-26 阅读数: 

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毛姆曾说:“文学的最高形式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心灵最崇高的活动。”谈文学,不能不谈诗歌。而谈中国诗歌,就避不开旧诗与新诗这一命题。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旧诗与新诗的来源、经历、现状都差异极大,却又各自绚烂,各有精彩。那么,旧诗和新诗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两者是否有优劣之分,未来又将如何发展?10月15日上午,“中山讲堂”第303讲特邀中山大学教授林岗做客我馆官方视频号直播间,带大家在线领略中国旧诗与新诗的风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林岗老师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深圳大学中文系等单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刘再复合著有《传统与中国人》和《罪与文学》;另著有《口述与案头》《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秦征南越论稿》《诗志四论》,以及随笔集《三醉人谈话录》《漫识手记》等。

林岗教授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为大家简单介绍旧诗与新诗。通常来说,把五四文学革命之前的、中国传统的格律极严的诗体包括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等通称旧诗,而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则被称为新诗。相比较而言,新诗形式更为自由,没有严格的字、句等格律的束缚,在表情达意上更加灵动;而旧诗作为文言有韵诗,讲究格律平仄,读起来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新、旧是诗体之分,不是好坏之判。诗不论新旧,“好”是最高的标准。由于形式、基础和时代不同,旧诗与新诗难以融合,但可以在文学上达到和解。关于网友们提出的余秀华诗歌评价、网络语言对诗歌的冲击、文学自觉等问题,林岗教授都进行了详细解答。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专业性满满又生动形象,全程共吸引1347人次在线观看,收获3500余次点赞。

“旧诗不厌百回读,新诗洪流声澎湃。”旧诗与新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各成其美,各烁其辉。它们之中的优秀作品,无不用精妙的文字、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表达,带给我们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希望本场讲座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旧诗与新诗,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爱上读诗、写诗,拥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10月15日上午,我馆在线举办“中山讲堂”第303讲:旧诗与新诗——文学的和解

“中山讲堂”第303讲主讲嘉宾林岗教授

讲座吸引众多网友观看、点赞和互动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