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画中的“广州印记”
——记中图悦读会第70期活动

作者:左朗辰、谭翔尹 来稿:图书馆借阅部 摄影者:谭翔尹 发布时间:2022-09-23 阅读数: 

通草画是指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是19世纪在广州兴起并销往海外,在中西商贸、文化交流中形成的独特绘画作品,被誉为“具有浓浓广味的广州明信片”。7月30日,第70期中图悦读会在广东粤剧院“703粤书吧”举行。活动以“寻迹岭南——通草画中的‘广州印记’”为主题,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昕,与读者一起感受通草画的艺术魅力,了解十九世纪广州的风土人情。

苏昕从通草画的缘起切入,介绍通草画的方方面面,并且结合“703粤书吧”所处广东粤剧院的选址特色,讲述了通草纸在粤剧界的诸多用途。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通草没有被用于作画之前,因其具有容易着色、经久不褪、可塑性强的特点,主要用来制作人造花供宫廷使用。19世纪初,得源于种植条件优势和对外贸易需求,十三行的商人召集广州画家,将西方绘画原理引入本土绘画中,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通草水彩画。通草纸是通草画的载体,由通脱木髓心手工剖切成薄片制作而成。通脱木的茎髓很少完全笔直,因此手工剖割通草片必须具备高超的技巧。苏昕现场展示了通草木的植物标本。读者利用手持放大镜观察通草片,看到类似蜂窝状结构的排列整齐的细胞。通草片独特的植物细胞结构,使得色彩可以较好地附着在通草片上。因此,通草画可以色彩稳固而持久,历经百年颜色依然绚丽。“通草纸有生命、有温度,凝聚了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坚守。”苏昕动情地说。

除了向读者介绍许多珍藏于广州博物馆的通草画,苏昕也带来了自己收藏的精美通草画作品供读者观赏。这些作品描绘了清末广州口岸的社会风情、人物形态,记录了19世纪广州城市生活的诸多细节,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为了让读者体验在通草纸上作画的感觉,本期活动还特别准备了通草纸小贺卡。读者跟随老师的步骤指引,首先在草稿纸上简单画出所要绘制的图形,然后在贺卡内页的通草纸中进行绘画创作。不少读者还在贺卡内加盖了老师精心准备的“花开富贵”等花纹印章,然后根据花纹样式进行上色处理。

本期“中图悦读会”围绕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画展开,展现了通草画对于留住城市历史记忆、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独特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昕结合实物展示讲解通草纸的制作流程

苏昕分享通草画中的“广州印记”

中图悦读会第70期活动“寻迹岭南——通草画中的‘广州印记’”在广东粤剧院“703粤书吧”举行

活动现场展示通草纸样品以及嘉宾收藏的通草画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