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蕴藏无限巧趣,是中华民族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7月31日,我馆手语阅读会联合弘毅书舍、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彩虹服务队等围绕七夕主题开展活动。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在活动中口语、手语并用,打破交流藩篱,一同解读七夕传说,体验七夕民俗,共谱愉快又难忘的七夕记忆。
手语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通过翻飞的指尖、舒展的姿态、优雅的律动来进行表达。活动伊始,爱心义工潘建惠和杨秀华老师带领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一同感受和学习独具美感的诗词手语舞,将大家带入奇妙的七夕神话世界。“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温润的中式浪漫,蕴藏在神话传说和诗词歌赋的字里行间。孩子们在变换语言和动作之间,互传感动。听障儿童用手语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神话传说的看法;健听儿童也积极表达,和大家一起回忆脍炙人口的七夕经典诗词。孩子们对七夕佳节都有了更形象具体的理解。
中华民族过节,少不了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七月初七,人们除了纪念代表智慧和巧艺的织女,也会祭拜“主文事”的魁星,祈愿自己学有所成、考运亨通。不少小读者第一次了解到魁星与七夕的关联,还身着汉服体验庄重又简洁的“拜织女”“拜魁星”仪式,感叹又长了见识!五花八门的“斗巧”内容则激起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让大家专注“手上功夫”。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共同屏气凝神,挑战一口气穿过七枚针孔,让绣花针悬浮水面不落水底,争夺“得巧”和“巧手”名号。
手语阅读会现场还有满载趣味的七夕游园活动。孩子们与家长流连在猜灯谜、投壶、穿针引线、结吉祥结等游园摊位之间,切身了解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以及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中华“巧手智造”。也有小读者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书海中,阅读祖国大好河山与奇闻趣事,领略更多风味十足的中华习俗。
漫漫年岁,悠悠情长。古往今来,七夕被赋予了乞巧、祈福、爱情等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但核心追求从未改变——奔向幸福生活,祈愿总有美好之事发生。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在手语阅读会上齐分享、齐比拼、齐感受,在共融共感的氛围中,体验鲜活又生动的七夕“巧趣”。立体、丰厚的七夕文化内涵,激起孩子们心中满满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小读者在手语舞的律动中感受七夕氛围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共同体验七夕习俗

“斗巧”是七夕佳节的重要传统

小读者在游园环节体验传统民俗——投壶

和妈妈一起猜灯谜成为七夕的美好记忆

小读者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书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