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心地带。作为老城区中的百年老馆,省立中山图书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这里,很多读者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被长辈们带来翻绘本;到自己长大了,又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看书;退休后,继续到馆看报纸。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这里汲取知识、滋养生活。
实际上,不只人类,小鸟们同样在省立中山图书馆这个“迷你植物园”里搭窝造房,哺育鸟宝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里的绿化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栖息着数百只小鸟。在大大小小的桂花树、三角梅树和铁树上,我们都可找到小鸟窝。这些鸟窝形状不一,圆形、碗形、袋形,有华美宽敞的,也有简陋陕小的,还有被雨水冲得不成型的,妙趣横生。

桂花树上的鸟窝,形态各异
读者可能会问,树上保留原有的这些小鸟窝,会不会引来更多的小鸟?鸟妈妈看到现成的窝,会不会住下来?据馆员观察,曾经有一位怀孕的鸟妈妈,在一棵杜鹃树上徘徊许久,像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筑巢之地,又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而在杜鹃树旁边的另一棵树上,正正就有一个旧鸟窝。可见,小鸟们是要选择合适的搭窝场地,而不是捡别人的窝。在鸟妈妈的努力下,馆内另一颗桂花树上又有一个鸟窝逐步建成,鸟妈妈还在里面生了两个蛋宝宝。再过两周,又会有两个小生命破壳而出!

桂花树上的一个新鸟窝,两个小生命破壳而出
在馆内栖居的小鸟,也是图书馆员工牵挂的对象。开春之时,为了方便新来的鸟妈妈们搭建自己的小窝,馆里的园艺工作者会把一些旧鸟窝清理掉。被清理下来的鸟窝里,除了有树枝、羽毛、树叶、杂草等纯天然材料外,聪明的小鸟们还添加了一些布碎、尼龙绳等工业化材料,让自己的家更坚固,更能抵抗狂风暴雨。小鸟们的房子也跟现代建筑一样,不断与时俱进。

被园艺工作者清理下来的旧鸟窝
与小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懂得了要顺其自然,尊重它们原有的生活习性。有一次天降暴雨,树上的鸟窝里鸟妈妈和几只刚孵化不久的鸟宝宝被狂风暴雨袭击,馆员感到很心痛,立马拿来一把雨伞支在树上,想帮它们挡雨。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他的想象——鸟妈妈当即被吓跑了,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小宝宝们。其实,鸟妈妈并没有狠心飞走,而是在附近观望。经过几天观察,老同志尝试把把伞取下,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鸟妈妈又回到孩子们身边。我们人类无意中的举动,可能破坏了鸟类的习性,反而让它们感到不适和危险。因此,我们要顺应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观赏小鸟时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
许多鸟儿都会为自己的雏鸟筑巢,孵出来的小鸟学会飞之前都待在巢中。但自然界中,有这么一个“坏蛋鸟”,自己不搭窝,却把蛋下到别的鸟妈妈辛辛苦苦搭起来的窝里。更气人的是,雏鸟孵出来后,还会把筑巢妈妈的蛋宝宝推出鸟巢,这样喂养雏鸟的鸟妈妈会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孩子。想知道这个“坏蛋鸟”是哪种鸟吗?可以在科普图书《揭秘动物的家》中探寻答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省立中山图书馆,可读书,可赏树,也可观鸟。放慢脚步,抬头仰望,也许就会发现别样的风景。

由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编著的《揭秘动物的家》介绍一种不筑巢的“坏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