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中山讲堂”第294讲“上善若水——论老子‘柔’的智慧”开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王焱带来一场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精彩国学讲座,阐述“帝王之师”老子的上善若水与高瞻远瞩,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吸引近200名读者到馆参与。
王焱教授是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浙江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博士后、美国爱荷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著有《得道的幸福——庄子审美体验研究》《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等,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王焱教授以《道德经》为切入点,介绍了《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位置。她认为《道德经》是超越国界、具有超高思辨性,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号召力的经典之作。老子所说的“柔”不是指力量的柔弱,而是指谦卑逊让、以退为进的态度。老子有“刚者易折,柔则长存”“柔弱胜刚强”等重要观点,“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争,故无尤”等《道德经》名句,在现代背景下又有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借用《三国演义》《红楼梦》《书剑恩仇录》等作品,王焱教授讲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慧极必伤”等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柔弱更像示弱,而非真正软弱,柔弱是强者的德行。强者,通过示弱走向更强,要有谦让他人的胸襟,要有善解人意的慈悲,做到“上善若水”“光而不耀”。
在交流提问环节,读者就“如何做到上善”“‘柔’和竞争上进是否有矛盾”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思辨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王焱讲述“上善若水——论老子‘柔’的智慧”

王焱教授(左七)与“中图之友”志愿者合影留念

王焱教授题字“光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