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
——我馆文献咨询服务屡受读者表扬

作者:张家意 黄泽杭 来稿:报刊部 摄影者:赖晓英 发布时间:2021-12-27 阅读数: 

“一座人民的图书馆并不以浩如烟海的藏书为最高标准,她所传达的文化秉性和积淀的底蕴更能展示本质的风格和特色。弘奖学术启文明,栽种桃李最多情。在这里,请允许我们衷心地说一句,谢谢你们!”这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学生12月14日给我馆感谢信中提到的内容。

12月5日晚,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四名学生到我馆报纸阅览室进行文献咨询,因学术需要查询1992-2007年《南方周末》共16年的过报文献。面对时间跨度大、文献数量多、读者时间紧的问题,馆员急读者所急,凭借专业知识和对馆藏的熟悉,在详细了解读者的文献需求后,主动为其文献查阅指引,提高文献查阅效率。在馆员的热忱帮助下,读者共查阅过报34册,复印文献资料105份,圆满解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临别之际,读者写下动情的感谢信。

一直以来,我馆以丰富的馆藏和热情专业的服务践行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

2021年2月,为建设“岭南报业博物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到我馆查找岭南报业相关资料,我馆报刊部、特藏部、数字资源部通力合作,查阅大量文献并梳理好脉络,制成电子参考文献27份。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次我集团商请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给予支持的文献数量比较多、时间跨度比较大……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将有关文献大部分交付给我集团,并且在文献收集、采用等诸多方面,给予了专业的文献指导……在此,我们再次表示感谢”。

2021年3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师生就省党史研究室特别委托项目《广东抗美援朝历史研究》所需文献信息资源向我馆咨询报纸信息。我馆馆员积极响应读者需求,提供1950-1954年《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文献资源,并发挥专业特长,帮助读者缩小查询范围,在海量资源中找到所需信息,共提供报纸文献500余份。项目组称赞我馆馆藏资源丰富,馆员服务专业,为广东党史研究作出贡献,并送上“真情服务温暖人心,心系读者传递文明”的表扬锦旗和感谢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组织和单位相继开展党史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我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为众多单位、学者的党史研究和宣传贡献力量。为广东电网公司新闻中心找到习仲勋同志关于广东电力的指示等50份文献信息,用于企业内部宣传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南方医科大学学者提供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献资料,用于学术研究和宣传;为广州市文联举办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提供有关广州文艺的图文资料,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在建馆110周年之际,我馆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学生写下的感谢信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师生向我馆送上“真情服务温暖人心 心系读者传递文明”的表扬锦旗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师生写下的感谢信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