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影像 构筑“文化盲道”
——我馆举办8月“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 口述影像系列活动

作者:杜雅倩、陈韵瑶 来稿:报刊部 摄影者:张家意 发布时间:2021-09-15 阅读数: 

打造“无碍”环境,重在“有爱”落实。夏秋之际,我馆8月“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口述影像系列活动迎来了2021年“志愿童行”亲子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的小学员们,特意增设“志愿童行”专场活动,内容多样,精彩升级。

“志愿童行”专场活动:关爱残疾人,从了解开始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主办,我馆与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美术馆共同承办的2021年“志愿童行”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于8月17日至27日成功举办。

关爱残疾人,从了解开始。我馆为本届夏令营精心设计“感知·关爱体验坊”专场活动,设置了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环节。小学员们在志愿者和馆员的引导下,戴上眼罩,感受在视觉失灵的情况下,要如何调动听觉、嗅觉、触觉来生活。通过你说我画、声音灯塔、盲道行走、玩具猜想等多个趣味环节,亲身体验视障朋友们的世界。

小学员们还观看了无障碍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精选片段。“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项目的馆员现场讲解,通过语速及语气的变换描述电影中激烈的打斗场面,小学员们沉浸在精彩的电影情节中,惊呼声笑声间或响起。讲解结束,小学员们争先分享自己对无障碍电影的理解,明白原来视障朋友们是通过听的方式来“看”电影的。

最后,馆员精选《艇仔粥食到耳仔郁》《埋牙了》《龙腾童跃》《电光炮》等四幅由残疾画家邓志刚先生创作的童趣盎然的国画作品进行现场口述影像导览。小学员们尝试着“听”画,用耳朵去发掘画中的层层信息。

口述影像交流研讨会:圆桌对话——探索与实践

8月21日上午,我馆邀请视障口述影像顾问泽宇,与本月无障碍电影活动口述志愿者、馆员和读者一起研究讨论电影《你好,李焕英》口述脚本。

参与读者大多第一次现场观摩无障碍电影,对于撰写口述脚本,以及电影台词与口述词如何无缝对接,从而为视障朋友们讲解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颇为好奇,连连发问。口述志愿者们一一作答解惑,泽宇老师不时作补充,为在场健视读者提供视障人士观影视角。探讨的焦点之一是“穿越”这个重要的电影情节。读者提出疑问,如果口述员们未预先告知本片为穿越片,视障朋友们会不会在电影理解上存在困难。对此,口述员们认为,视障观众对于电影细节的理解和把握是很强的,是可以理解这是一部穿越片,口述员应该在避免剧透的前提下帮助视障观众理解电影的伏笔刻画。泽宇老师也表示,他们是可以通过口述词中对于场景的描述,如色彩、物件等的年代变化明白这是一部穿越片,过度解释的话反而是看低了视障朋友们的理解能力。

无障碍电影现场讲解:纵使回到过去,选择依然是你

8月28日上午,由我馆主办、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服务总队协办的第59期“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现场讲解活动如期举行。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引下,广州各地的残障朋友们应约来到我馆欣赏牛年春节档热门电影《你好,李焕英》。来自我馆“中图之友”志愿服务队及广青助残服务总队的约20位志愿者为此次活动助力。

《你好,李焕英》根据2016年的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情绪失控,意外穿越到20年前,与正值青春妙龄的母亲李焕英相遇的故事。李群、李梓祺、曹锐三位志愿者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现场口述了这部笑泪与共的温情佳片。在描述排球比赛片段时,志愿者颇有球赛解说员的风采,熟稔地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常用动作词进行口述,格外引人入胜,让残障朋友们切实享受到了电影艺术的乐趣。观影过程中,残障朋友们随着电影情节的推动不断变换着情绪,笑料频出时,现场笑声阵阵;泪点触发时,眼中星光闪闪。

“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口述影像系列活动,包括主要面向残障人士的无障碍电影现场讲解和口述影像导览活动,以及面向普通读者和志愿者的黑暗体验坊、口述影像学堂、口述影像交流研讨会等多个子活动。活动以口述影像为着力点促进残健共融,保障残疾人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并通过实践培育助残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

“志愿童行”夏令营的小学员们参与“感知·关爱体验坊”专场活动

读者参与口述影像交流研讨会

第59期“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讲解活动在我馆举行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