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抒发听障人群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感,在第64个国际聋人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支持,中国聋人协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主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广东狮子会、广东省聋人协会、广东省朗诵协会共同承办的“畅听王卡杯”第三届全国听障朗诵大赛决赛于9月12日以线上方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
“云”上展风采
全国听障朗诵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全国听障人士的文化盛事。本届赛事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得到各级残联、聋人协会和特殊教育学校的积极响应,广泛发动听障群体参与,组织紧张激烈又精彩纷呈的选拔赛。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送参赛作品136个,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展示听障群体自强不息的时代风采。经专家评审,共有来自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位听障选手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其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72岁。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大赛首次采用线上决赛的形式,通过播放选手录制的视频作品,专家评委现场、远程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程进行现场直播,并配备无障碍字幕和手语翻译,方便听障群体参与。同时,大赛组委会为听障选手提供多方位、高水平的支持,除了指导开展初赛组织工作之外,还精心策划有针对性的赛前指导,邀请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召江老师进行赛前培训,并录制线上培训视频,让全国听障朋友也能“云”学习,以诗文颂情,以声音传梦!
传诵主旋律
在决赛中,选手们从经典诗篇、散文到自创美文,从展现永不妥协的励志精神到讲述自身的筑梦之路、圆梦时刻,从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到弘扬人道主义,用昂扬顿挫的朗诵传诵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听障群体独立拼搏的风采。
《月光下的中国》《我们凭什么民族自信》《红船,从南湖起航》等作品红心向党,铿锵有力,表达拥护党、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生活、讴歌中国梦的时代心声;《特教,幸福的事业》《爸爸笑的真好看》《小草的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作品,从自身经历出发,真挚感人。
中国聋协主席杨洋通过网络连线为参赛选手鼓劲加油,她表示,听障朋友因为听力障碍,不能矫正自己的发音,造成了医学上的“病理腔调”,这给听障朋友造成终身的痛苦。但如果能积极面对这个情况,调整心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都将迎来光明前景。朗诵大赛是为广大听障朋友搭建的平台,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帮助大家克服心结,不再畏惧沟通及社交,勇敢面对社会,珍惜比赛锻炼的机会,学习沟通和社交的技巧,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场触动灵魂的盛宴。选手们虽有听力障碍,发音并不十分清晰,但勇敢地抒发着自己的梦想和心声。他们有的是热心公益的高龄志愿者,有的是梦想成为特教老师、回报社会的大学生,有的是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者,有的是多才多艺、钟情朗诵的学童……精彩纷呈的朗诵表演凝聚着心酸与泪水、坚韧与顽强、聪明与智慧、骄傲与喜悦。他们用行动诠释自身的价值和魅力,以声传情,谱写出生命华章,汇成气势磅礴的交响!
评委舒晨老师在决赛点评环节中表示,这是无声世界里花开的声音,这也是他们从心灵深处用生命努力发出的声音,充满了追求、勇气、抗争、希望和力量,如此美好,如同天籁。在选手们的朗诵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心中的爱,那是对祖国、党和社会饱含深情的爱。
最终,来自北京市的郭秀芝、青海省的李艳分别凭借朗诵作品《当你步入老年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荣获成人组第一名;来自四川省的李儒一、山东省的郑珺爻分别凭借朗诵作品《军礼》《我的世界》荣获少儿组第一名。
比赛结束后,现场还放映了第九届“沣标杯”听障摄影展暨“关爱残障”主题公益摄影展宣传视频。摄影展将于9月14日至10月10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楼展廊展出,以摄影艺术的形式增进社会公众对残障人群的理解和尊重,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在平等共享的氛围中展示独特才华,融入社会生活。
据直播统计数据,截至9月12日18时网络直播参与人次已超过20万,观众在线上为选手们加油点赞,纷纷表示朗诵选手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感情澎湃,极富感染力,让人热泪盈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致辞

成人组第一名:北京市选手郭秀芝朗诵作品《当你步入老年的时候》

成人组第一名:青海省选手李艳朗诵作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少儿组第一名:四川省选手李儒一朗诵作品《军礼》

少儿组第一名:山东省选手郑珺爻朗诵作品《我的世界》

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范宜涛(左)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李毅萍(右)赠送感谢牌匾

领导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