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岁月,风云激荡,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际遇。5月15日上午,“中山讲堂”第283讲联合春秋学术系列讲座,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政基础系副主任、副教授刘捷,以“两代青年人的共同选择”为题,为广大读者讲述不同时代青年人在家国面前的抉择。
本期主讲嘉宾刘捷教授长期从事军队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学工作,是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曾参与编写《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教材,参与主持《青年官兵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研究》等重大课题。本期讲座,刘捷老师通过回顾百年党史,分析相隔一个世纪的两代青年人在面临重要关头时的共同选择,激发人们对中华文明传承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00年前的峥嵘岁月里,中国青年所思所想是救国救民。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脱下长衫、换上短衣,到长辛店工人群众中开展宣传工作。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厂做工,给工人上课。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等等,他们无论出身家境,都无一例外地在青年时代选择把所知所学倾力贡献给祖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他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百年后的当下,中国的青年们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更应该心怀理想信念,以奋斗的青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卫国戍边、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活动中,今天的青年人全情投入,砥砺前行,很多人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2020年,面对猝不及防的疫情,90后、00后一夜长大,成为冲锋在前的战士,站在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第一线。与前辈们一样,今天的青年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之中也面临着挑战和牺牲,但他们不惮于前行,无畏于牺牲。刘捷教授在现场的讲述,不仅仅是关于党史的理论知识,更带有很多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例子,深沉又动人,现场读者无不听得眼含热泪、心潮澎湃。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读者踊跃参与,结合时下关注的热点话题与刘捷教授展开讨论。在大家都关心的青年人择业问题中,刘捷教授指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在什么行业里,青年人都应该心怀理想信念,独立思考,勇于担当,不畏困难,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在每一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但青春的旗帜将永远鲜红。在新时代的广袤大地上,中国青年正在用奋勇谱写属于新一代的青春诗行。

“中山讲堂”第283讲在我馆举行

主讲嘉宾刘捷教授为读者讲述不同时代青年人在家国面前的抉择

讲座结束后刘捷教授与读者进行交流

刘捷教授与读者、志愿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