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令人耳目一新的“手语版”国歌让许多听障朋友也能把对国家的爱“唱”出来。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和另外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用手语“唱”国歌,铿锵有力的爱国力量让无数人感动。
我馆一直十分重视为听障读者提供服务,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助残服务水平,积极推广国家通用手语,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
开展手语翻译服务,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成果
早在2013年,我馆就在“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讲解中加入手语翻译服务,帮助听障读者“看”懂电影,敞开心扉,讲述观影感受,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成果。如今,“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讲解已经举办了53期,手语翻译服务一直贯穿其中,吸引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进场观影。
举办手语培训班,搭建聋健无障碍沟通桥梁
从2015年开始,我馆联合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聋人协会举办“广东省残联窗口手语培训班”,推广和普及手语知识,培养更多手语专业人才,提高各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我馆还组织举办中国手语研讨会,规范中国手语标准,使残障人士的交流更加方便顺畅。
从2018年开始,我馆与广东省聋人协会、广东省手语协会共同举办广东省国家通用手语基础培训班,免费提供学习指导。学员们主要来自残联系统窗口单位、社工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街道办事处、医务系统、交通执法部门、文化企业、传媒、幼儿教育机构和大学等。培训班采用集中面授和实地操作的方式,内容涵盖日常称谓、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用语等,注重提高手语的实用性。担任培训班授课老师的都是聋人,学员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更规范的通用手语,同时也能切实感受聋人朋友日常交流的方式。在培训班中,老师们精心设计PPT课件,配合实操表演和游戏,还教大家用通用手语“唱”国歌。
开设手语微课堂,让手语学习更便捷
2020年2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之际,我馆创新服务方式,与广东省聋人协会、广东省手语协会联合推出疫情防控手语微课堂,引导听障人士科学防疫,也让助聋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手语爱好者等在线上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适应社会复工复产的形势,并配合广东省首届国家通用手语技能大赛前期培训的工作要求,从2020年4月开始,“疫情防控手语微课堂”更名为“手语微课堂”。手语微课堂由我馆收集整理课堂内容,协同广东省聋人协会、广东省手语协会拍摄视频素材,完成配音、字幕添加等后期制作后,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聋人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目前,手语微课堂已推出39期课堂视频,教授词句900余个,手语歌2首,累计观看量逾90万人次,内容涵盖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残联服务用语、图书馆服务用语等主题。
为巩固已学知识,让学员们学以致用,残联服务用语系列设置了有趣的小测验和阶段考核,对考试达标的学员颁发证书。成绩优异的学员还有机会参加广东省国家通用手语技能大赛。目前已有近3万名学员参与测试。
成立“中图手语角”,让手语学习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线上手语微课堂获得良好反响,线下“中图手语角”也在2021年1月正式成立。手语角邀请听障人士为主要嘉宾,在分享过程中普及手语知识、展现听障人群的风采。1月,手语角以“冬日里的第一杯咖啡”为主题邀请听障咖啡师蓝立平作为分享嘉宾,广州市关爱听障人士协会会长何敏颐任手语翻译和教学老师,将咖啡课堂和手语教学有机融合。2月,手语角联合广东省聋人协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主办“携手同行,有爱无碍”2021爱耳日活动,邀请音书科技创始人、听障人士石城川分享自身求学和创业经历,探索听障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改善的地方经验。
近几年,我馆先后获得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广东省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这既是对我们文化助残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和期望。未来,我馆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为包括听障人群在内的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国家通用手语微课堂标识

在2018年的广东省国家通用手语基础培训班第三期活动中,教大家用通用手语“唱”国歌

我馆举办让爱“听”得见——国家通用手语微课堂(第三十八期)

学以致用,学员尝试用手语进行日常交流

中图手语角第二期,学员共同学习手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