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六千余人涌上街头,向国民政府请愿,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抗日救亡的怒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青年学生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青春战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真实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红色革命题材纪录片《北平以北》于2017年12月8日在全国上映,主要讲述“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骨干为抗击日军,在北平以北的广大地区,前后三进平北,终于建立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
12月7日,在“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84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馆“中山讲堂”第269讲邀请到了这部纪录片的主创、知名导演艾辛,以纪录片插曲“硝烟花季一二九”为题,为读者讲述抗日时期北平大学生英勇抗敌的故事,展现热血青年深厚的家国情怀。
艾辛老师是国家一级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编导专业,现任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导演、制片人,作品多次荣获金鸡奖、华表奖、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奖等。
据艾辛导演介绍,纪录片《北平以北》深入发掘平北抗战史,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却值得关注铭记的图片及影像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填补全民抗战史、特别是中共独立领导下的敌后抗战史的空白,实现平北抗战史影视化全景展示“零的突破”。记录片通过两条线索将观众带入到那段战争风云中。一条以白乙化、王亢等曾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爱国青年骨干为主线,他们领导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此后他们投笔从戎,奔赴抗战一线,为建立平北抗日根据地而奋斗。另一条则以时间为线,讲述从1938年5月到1945年8月,平北军民在毛泽东提出的抗战思想指导下,坚持“三位一体”(即坚持平西、巩固冀东、开辟平北)战略,经历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进行党的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和实行统一战线等艰苦历程。
结合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艾辛导演还重点讲述了导致“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剖析反派人物冈村宁次等人与“一二九运动”的关系,谈及红军到达陕北与“西安事变”过程中展现出的家国和民族情怀,介绍梁启超笔下“中国少年”的民族大义、格局与气魄,再现“一二九”运动的准备过程等,为读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它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北平以北》纪录片让我们直面历史,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这也是我们对抗战时期爱国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纪念。

“中山讲堂”第269讲主讲嘉宾艾辛

艾辛导演(左四)与“中图之友”志愿者合影留念

读者与艾欣导演(右一)现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