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加快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于6月4日在我馆举办了两场古籍保护专题学术讲座,分别由知名版本鉴定学家、藏书家韦力与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刘蔷主讲。讲座由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秘书长林锐主持,来自中山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以及我馆等十余家单位近百位古籍保护工作者参加。
韦力先生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版本目录学、藏书保护利用、传统历史遗迹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出版有《觅文记》《觅词记》《觅诗记》《觅理记》《觅宗记》《古书之美》《古书之爱》《古书之媒》《见经识经》《硃痕探骊》《书楼寻踪》《书楼觅踪》《蠹鱼春秋》《琼琚集》《琼瑶集》及《芷兰斋书跋》系列等著述五十余部。本次讲座中,韦力先生以“明代版本琐谈”为题开讲。韦力先生指出,中国历代典籍,无论公私收藏,其善本部分都是以明代版本为主体,从出版史角度而言,明代版本又是品种最繁多的时期之一。因此他在讲座中针对明代版本的分期、每个时期的特色以及各时期在出版史上的价值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韦力先生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讲述了他在藏书、鉴定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刘蔷老师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具有多年国外访问交流经验,曾多次到台湾、日本、美国、欧洲等地游学访书,多年来从事版本学、目录学及藏书学研究,尤其专事“清代乾嘉时期宫廷善本天禄琳琅书籍”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课题多项,著有《清华园里读旧书》《天禄琳琅研究》《天禄琳琅知见书录》等。本次讲座中,刘蔷博士以“天禄琳琅——乾隆皇帝的藏书”为题开讲。“天禄琳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善本特藏,珠玉毕集,在当时已被誉为人间珍秘。然而经过二百余年的流传散佚,1093部仅余其半,如今散藏于海内外六十个公私藏家。讲座围绕“天禄琳琅”藏书的基本问题展开,包括“天禄琳琅”特藏的建立、清宫藏书源流、前编书被毁与重建、书之流散与现存情况的调查、藏书与《书目》的学术研究价值等内容。
两位先生倾心讲授,精彩纷呈,详实的材料、生动的语言牢牢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为众多与会者带来一次难得的学术体验。

韦力先生主讲“明代版本琐谈”

刘蔷博士主讲“天禄琳琅——乾隆皇帝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