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清明上河图》

作者:杨文靖、黄曼华 来稿:少儿部 摄影者:杨文靖 发布时间:2019-04-16 阅读数: 

《清明上河图》集聚北宋民间生活百态,有着道不尽的历史故事。伴着2019年清明假期的清风,4月7日,第18期“玩转图书馆”系列活动从读图、赏画、延伸创作三方面着手,引导小读者由浅入深赏析经典名画。

五米长卷隐藏着古人的清明节故事。小读者们在导师刘晓琼的引导下,开展逐级递进的赏读任务。《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小读者们由点及面细致观察图中不同的景观和细节,大到高耸的城楼、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至昂首叫卖的商贩、奋力撒网的渔夫、举手扬鞭的放牛人。孩子们从细致入微的人物景致细节中感受到了画中的百态人生,并通过妙趣横生的“人物模仿大比拼”游戏还原图中人物的神态和行为,追溯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日常。《清明上河图》信息量庞大,经过导师的指导和团队的通力合作,小读者们着手局部,在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图画中找到关联之处,化繁为简。掌握了鉴赏方法,小读者们越看越有惊喜,不断在各个片段中发现暗藏角落的玄机:讨价还价的顾客、追逐嬉戏的小孩子、结伴踏青的出游队伍等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都和现代生活如出一辙,船夫划船渡河、出行乘轿等古人出行方式的描画也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大家被画中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灵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纷纷感叹国画的工笔细描传神而富有魅力!

题材典型、共情古今是《清明上河图》魅力经久不衰的法宝。除了品鉴名作外,小读者们还在图中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作,图中船家与客人的争执现场、借问路指何处的交流场景等细节的表现,都给小读者的创作带来了挑战。准确把握人物所处的情景、安排合适的情节、使用适当的语气、酝酿到位的情绪,通通都要在创作的对话中有所体现。经过团队的琢磨和配合,小读者们创作热情高涨,恰如其分地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中数个市井生活的场景。通过自己的创作演绎,孩子们对《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和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也提升了小读者对名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本期“玩转图书馆”活动以《清明上河图》为主线,串联起观察——理解——引申——创作的阅读脉络,帮助小读者在参与和互动中锻炼自己的理解、提取、总结和创作的能力,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更在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拉近了孩子们与传统国画文化之间的距离,增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清明假期小读者们开启《清明上河图》观察之旅

 

小读者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

 

小读者积极发表对《清明上河图》的看法

 

小读者演绎《清明上河图》场景

 

小读者对照《清明上河图》总结古今异同

 

小读者为作品中的人物创作对话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