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乐之邦,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组成的乐器八音让中华之音名扬四海。继2018年走遍海、陆丝绸之路后,2019年中图少儿创意阅读营“读与乐”系列活动揭开新篇章,广邀小读者听民乐故事、品国乐悠扬、赏民族风尚,一起品读绝妙的国乐华章。
萧笛悠扬耳边绕,唢呐嘹亮传四方。1月和2月的两期“读与乐”活动中,星海音乐学院的戴德老师以江湖气息浓厚的箫笛和民俗风情浓郁的唢呐为代表,带领小读者初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色。从起源来看,萧笛、唢呐皆由西域传入,历经改良与融合,在不同地区焕发光彩,最终成就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从影响范围看来,萧笛、唢呐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以曲调表意兴、以旋律道衷情的艺术性格特质,影响渗透民族传统文学作品、绘画、乐曲、电影等艺术。
横吹笛子竖吹箫,同源的萧与笛带着“江湖气”在中华大地衍生出了多样的变化。读《红楼梦》解萧笛的哀怨之音,赏《清明上河图》《笑傲江湖》识萧笛的洒脱悠扬,听《牧民新歌》《喜相逢》感萧笛的勃勃生机,小读者与家长们跟随戴德老师的讲解,沉浸在萧笛百变的声线和鲜活的魅力中。与萧笛相比,唢呐的个人特色更为突出,嘹亮、高亢、穿透力强,都是唢呐的鲜明标签。“曲儿小,腔儿大”的唢呐扎根西北,戴老师带着大家以电影《百鸟朝凤》为切入点,品鉴唢呐的技巧高、名曲多,关注中华传统师徒相授的看天资、重品德,看唢呐对红白两事的重要影响,反思西洋乐器带来的中外文化碰撞,用讨论和交流,分享唢呐这一民族乐器背后隐藏的中华艺术情怀。
两期活动引发了小读者与家长们的浓厚兴趣,纷纷表示活动结束后要仔细品味相关乐曲、阅读更多历史人文书籍,寻找中华乐器的过往印记。2019年,“读与乐”新系列之国乐华章,将继续与小读者一同科普知识、鉴赏音乐、分析曲调、欣赏绘画、赏析电影,多角度挖掘国乐的趣味,深层次探究国乐的魅力,不断激发小读者对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戴德老师以国乐八音切入国乐华章的主题

戴德老师引导小读者对比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不同

小读者与家长被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吸引

小读者体验笛子的吹奏方式

戴德老师介绍唢呐及同源乐器在国内外的应用

小读者在活动后继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