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另外三分之一可以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医学的发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肿瘤发现得越早,治疗的办法就越多。在11月10日的“中山讲堂”第220讲健康系列讲座中,我馆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陈振光和肿瘤科主任李鹤平,教大家认识“肺结节”,并分享肝癌的早期诊治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陈振光主任医师首先为大家讲解的是“手把手教你读懂‘肺结节’”。陈主任指出,随着CT的普及和手术技术的进步,结合国际研究报道,证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肺部小结节是肺癌或者癌前病变。很多不是肺癌的疾病也会产生结节,比如炎症、结核、增生等,这些都属于良性结节,不干预也没有关系。肿瘤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正常细胞逐渐演变成为癌细胞,肺癌同样如此。有部分细胞没有达到肺腺癌细胞的形态标准,但又不是正常的细胞,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细胞反应和增生的状态,这种就是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这种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一般而言它并不会自愈,但如果及时治疗是能够完全治好的,要是不进行治疗,则可能会缓慢地进展为肺腺癌。陈主任提醒肺结节患者,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承受能力,例如肺部结节70%是良性的,30%是恶性的,如果能够接受30%的恶性可能,不会在观察过程中寝食不安,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则可以选择观察。当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人可能因为1%的恶性都愿意积极地选择手术。患者如既没有肺部损伤,也没有并发症,即能迅速做出明确诊断,把它彻底治愈,还有可能终身不复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肿瘤科主任李鹤平主任医师带来的讲题是“肝癌的早诊早治”。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全身衰弱;发热,常见多为持续性低热;间歇性、持续性或驰张型高热;表现可似肝脓肿,但发热前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李主任强调,远离肝癌要做到预防肝炎,主要是乙肝的预防;积极治疗脂肪肝;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要注意饮水卫生;避免亚硝胺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硒;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上海进行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分组的前瞻性研究证实,通过体检可发现早期肝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36.3%。
两位肿瘤专家在讲堂上不仅科普了肺、肝肿瘤的成因,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肿瘤防治的前沿技术,为读者们带来一场内容充实、主题明确的健康讲座。讲座结束后,大家更是踊跃提问,专家们都逐一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疑问。

1中山讲堂”第220讲主讲嘉宾:陈振光主任医师

“中山讲堂”第220讲主讲嘉宾:李鹤平主任医师

“中山讲堂”第220讲主讲嘉宾与我馆志愿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