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小调是否激起了你记忆的涟漪?犹记得2017年,中图少儿创意阅读营“读与乐”以二十四节气为年度主题,用琴声、朗读声伴随小读者走遍四季,一同初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农事历法。时光流转,2018年8月11日,第23期中图少儿分享沙龙迎来5位非物质文化小传承人:李春雨、龙亦欣、曾培恩、朱子明和肖灏圻,他们另辟角度,为我馆小读者们分享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自然现象、民俗知识,共赏二十四节气的谚语、诗词,手制特色香囊,多方传递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智慧。
小传承人对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包含知识性资料搜集和实践性实地体验两种形式。为了具体回答小读者们“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有什么用”的疑问,小传承人们以一曲《二十四节气歌》揭开分享的序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传统历法,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至秦汉二十四节气确立;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多至二十四个,含义却不尽相同,小传承人们引导小读者从不同的分类了解节气的特点,例如二十四节气中有划分季节的立春、立夏;有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雨水;更有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惊蛰。由此可见,节气归纳了每个时期表现出来的气候、物候特点,方便人们因时易事,顺应自然变换。对古人来说,二十四节气是进行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二十四节气除了是指导农事生产的依据,也在提醒人们因时而食、顺应自然,进而更好地生活。
除了来源分析,小传承人们还通过手绘二十四节气明信片和节气分布罗盘图,详细介绍了四季对应节气的物候、风俗和美食,让节气融入生活,赚足了小读者们的注意力。现场还引起了不少“养生小达人”的共鸣,一同与其他小读者分享“四物汤”“五禽戏”等节气养生小知识。除了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之外,分享会上还洋溢诗词、谜语,小传承人们与小读者共读节气诗词,竞猜节气谚语,用文学的美妙加深小读者对节气的印象,创造了分享沙龙的又一个小高潮。
小传承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不局限于文字材料,更来自实践的体验,用行动感受季节的流转、节气的变换,动手制作清明青团和立夏饭,参观华中农业大学二十四节气园,走访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用相机记录不同节气桑果、橘子树和荷塘发生的变化,展现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配合视、听、说的分享,小传承人还为小读者带来嗅觉的新体验,一起动手制作特色香囊。小读者们询问不同药材的功效,仔细嗅闻着、思索着,添点桂花、增片薄荷、轻撒艾叶、稍加藿香……萦绕在鼻尖的芬芳,是不同节气的味道记忆。
小传承人们立足知识与实践,把最鲜活的二十四节气带给大小读者,展现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的妙用,用多种方式呈现二十四节气的古今内涵。依托中图少儿分享沙龙的平台,小传承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成果得以和更多人分享,小读者也在活动中了解和体验到各式各样好玩有趣的知识,收获更多的“悦读”经验。

非物质文化小传承人分享“二十四节气”

小传承人介绍手绘二十四节气图

小读者踊跃回答问题

小读者诵读古诗感受节气

小读者们DIY二十四节气香囊

阅读探究笔记进一步了解节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