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献》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首发式

作者:荣子菡 来稿:特藏部 摄影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 发布时间:2017-03-21 阅读数: 

由我馆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整理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古籍地方文献丛书《中山文献》,于3月12日孙中山逝世92周年之际,在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首发式。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倪俊明、秘书长林锐,中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丽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宏,市政府副市长徐小丽,市政协副主席何灿成等出席了仪式。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丰厚的地方文献遗存。为系统抢救和整理中山的历史文献资源,2015年底,我馆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东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出版大型古籍地方文献丛书《中山文献》。该丛书计划对明清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山的古籍文献、民国文献、孙中山文献和历史档案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疏理。刚出版的是该丛书的第一辑,主要是中山的古籍文献和部分民国时期的孙中山文献。其中的古籍文献352种,就版本而言,包括木刻本、木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油印本、钤印本、朱墨套印本、拓本和稿钞本等,最早的版本距今已近五百年,如明代黄佐纂修,明嘉靖六年(1527)刊刻的《广州志》,以及黄佐撰,嘉靖三十一年刻本《庸言》、三十七年刻本《明音类选》、四十年刻本《诗经通解》、《广东通志》等;还有一些珍稀的稿本,如黄培芳的《北行日记》、刘学询的《刘问刍日记》等,极富文献史料价值。就内容而论,全书经、史、子、集、丛五部齐备,其中既有明代大儒黄佐,被誉为“树一帜于岭外”的学者、书法家何吾驺,进士李孙宸,清代著名学者黄培芳、陈兰芝、李遐龄、鲍俊等的诗文别集,也有近代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容闳,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抗英名将林福祥,实业家唐廷枢、陈赓虞,积极资助孙中山革命的富商刘学询,大律师唐宝锷等的各类著作,还有大批地方志和族谱等,基本涵盖了明清以来香山的各类地方文献。孙中山文献第一期则收录民国时期有关孙中山的各类著作101种,包括孙中山的文集、书信集、语录、手迹、传记、年谱和纪念资料等,对研究孙中山思想与生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出战略部署。《中山文献》的编辑出版,对系统梳理中山的文化根脉,传承中山的人文传统,提升中山的文化品位,促进中山历史文化的研究,推动中山的地方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为配合《中山文献》第一辑的正式出版,由我馆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典册风华——香山历代地方文献特展》也于当天开幕。该展览共展出两馆珍藏的香山历代地方文献和孙中山文献100多件(套)。

 

 

我馆副馆长倪俊明在《中山文献》首发暨赠书仪式上讲话

 

《典册风华——香山(中山)历代文献特展》揭幕

 

《中山文献》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