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秋日静谧的午后,我馆少儿部门前响起悠扬的小提琴曲,随后是黑管和单簧管相继吹响。大小读者们循着乐声走进图书馆,不同角落里依次升起了小提琴、大提琴的独奏与重奏。《丰收渔歌》《小步舞曲》《人生的旋转木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妙的乐章一曲接着一曲,来自广东省实验中学和文德路小学的小乐手们,用精彩的快闪表演为“中图少儿分享沙龙——如何开启孩子的音乐之路”开场。
带领这次精彩快闪活动的是新一期“中图少儿分享沙龙”的主讲人,广东实验中学弦乐团指挥马丽丽老师。在成功俘获大小读者们的耳朵之后,她开始与大家畅谈“如何开启孩子的音乐之路”。
闻弦歌,知雅意;音乐路,少年始。家长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在什么年龄段适合学习音乐?”马丽丽老师说,胎教是妈妈给予孩子的第一场音乐盛宴。胎宝宝在妈妈腹中四个月时就有了听力,能感知外界的声音,慢慢还能形成听觉记忆,经历过音乐胎教的孩子在两岁之前不间断地聆听和回味胎教音乐,是最好的音乐记忆开发方法;到四岁时可以用沙锤、手铃等简单乐器引领孩子感受音乐的氛围,从而促进他们的音乐感官发展;四岁之后,家长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给孩子视唱练耳的熏陶,然后才是选择一种乐器专注学习。
贝多芬说,“音乐、语文、数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可是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担心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成绩。马老师表示,音乐学习与文化学习并不冲突。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钱老就认为开创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而音乐就是提升涵养的最好方式。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开发智能、锤炼品质的过程,家长们在帮助孩子选择一种乐器学习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为孩子选择了一种懂得“坚持”的方式。如果能合理安排好时间,找到科学的练习方法,音乐学习之路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学会学习的品质。
很多人还会觉得,学习音乐需要“天赋”。家长们也常会疑虑:“我的孩子是否适合学习音乐?适合学习哪种乐器?”其实我们不必太过关注“天赋”的因素,因为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在于开发孩子的潜力,更多地需要时间、氛围、引导、信任和支持。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甚至是很少为人所知的低音提琴,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的特点和发展空间,家长们不要因为过于用心为孩子选择一种乐器,而让孩子从此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在孩子的音乐之路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孩子的兴趣和家长的陪伴,为此马老师还现场邀请一位快闪小乐手的妈妈分享了陪练心得。
通过多年来的音乐教学体悟,以及作为一位妈妈的育儿感受,马老师深入浅出地对孩子学习音乐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再加上小乐手们时而穿插的精彩快闪表演,让家长们在浓烈的音乐氛围中,收获了开启孩子音乐之路的知识与信心。

广东实验中学弦乐团指挥马丽丽老师讲解“如何开启孩子的音乐之路”

文德路小学的小乐手们奏响快闪序曲

广东实验中学弦乐团的快闪表演精彩纷呈

分享沙龙现场座无虚席

大小读者邀请马丽丽老师签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