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广东行”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此次志愿服务行动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旨在通过发动广州市高校学生参与古籍保护,形成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合力,推动广东省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本次启动仪式由我馆副馆长、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倪俊明主持,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梁爱民,我馆馆长、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洪辉,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郑永田,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副馆长蒋县平,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秘书长林锐,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石祥以及40多名古籍保护志愿者出席了活动。
2016年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该计划已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联同山西、安徽、广东、四川省图书馆(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全国性古籍保护公益活动——“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以期推动各地的古籍保护工作,也使古籍保护、社会参与理念进一步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今年5月至6月间,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从70多位报名者中筛选出39名具有古籍保护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和河北大学。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还邀请了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复旦大学的4位指导教师,协助辅导学生志愿者进行实践学习。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将接受古籍保护知识培训,实地考察古籍存藏情况,分别在我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兴宁市图书馆、蕉岭县图书馆、梅州市剑英图书馆、五华县图书馆、阳江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中山市中山图书馆等10多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着手进行古籍整理、编目、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在一线岗位增进对古籍保护事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启动仪式上,刘洪辉馆长介绍了我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情况,石祥副教授分享了2015年河北省古籍保护志愿服务的经验。来自中山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的研究生王金丽同学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承诺将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古籍保护志愿服务之中。本地媒体对广东首次古籍保护志愿服务推广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中新社广东分社、广州电视台、《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广东科技报》《信息时报》《南方日报》等都派出记者到馆采访,深入了解古籍保护工作。

我馆馆长、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洪辉(左)介绍广东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情况

中山大学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的研究生王金丽(左一)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

简单而隆重的志愿服务授旗仪式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长梁爱民(左)向记者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

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广东行”启动仪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