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三八节是从来到图书馆开始算起的,一直感受不深。但到了为人妻母的年纪,可能是对“三八妇女节”有了认同感,慢慢就对图书馆组织的三八活动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两年的活动安排尤其令我这个“新广州人”印象深刻。
一
2015年 3月,我们来到位于番禺区的余荫山房和沙湾古镇。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的余荫山房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上的一副名联,上联“余地三弓红雨足”,下联“荫天一角绿云深”。一副对联既写出了园林的面积小,又写出了园内绿树成荫的环境,而且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又是园名,一幅14字对联足见园主的才情与情怀,真是让我们佩服古人的才华。与北方宫殿式园林相比,余荫山房更多了几分岭南气质与巧妙心思。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又极具岭南特色。印象深刻的还有“小姐楼 ”——瑜园,是女眷居住的地方。楼中布置清雅,是琴棋书画、梳妆刺绣等清代女子生活的地方,这让我们能够一窥古代女子的生活。
与余荫山房的岭南庭院不同,沙湾古镇更“接地气”,表现了岭南的水乡文化。走进沙湾古镇,可以清晰辨析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存的街巷错落纵横、宗祠古屋点缀其间,沙湾古镇“石阶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这里的飘色被誉为南国艺术奇葩。出来玩怎么会没有吃的呢,这里的小吃便宜又美味,沙湾姜埋奶还享誉省港澳。咱图书馆人走到哪都得看看当地的图书馆,沙湾古镇也有这样一个书斋,它还原古时“卜卜斋”文化,以教授蒙学知识与儒家思想为主,重现了清末民初的私塾场景与先生的居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沙湾重视教育的传统。
二
2016年3月,与去年不同,今年我们寄情于山水之间,来到了位于花都区的王子山森林公园。上午在充满欧洲风情的小镇懒懒地晒太阳,下午来到王子山。没来之前就听说王子山是个未完全开发的地方,想着来寻幽探秘。来到之后才真的懂得什么叫“未完全开发”,入门口是土路,公厕是由简易的木板搭建。在我们期望值都很低的情况下,发现王子山居然很美。一进山满眼都是绿色——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各种的绿色,联结着、交错着,一直绿到你目光所及之处。山路边是一潺小溪愉快地流过,带着欢快的歌声,一座山有了水便有了灵气,何况是这样一条可爱的小溪呢。走入半山腰,还隐藏着一个山洞,山洞口云雾缭绕,隐隐可以看到对面的一点儿光,给这座山又增加了一份神秘的气息,每个经过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观望一下,想进去一探究竟又怯于洞深路泞。说来也怪,这个洞的上面空气变得异常清新,有满满的“负离子”。 过了神秘的山洞,石路越发陡峭曲折,转了一道道坡又越过一座座峰,走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终于来到了主峰顶,这里是一片平坦的观星台,面积约百十来方,站在群峰山峦的最高峰之上,脚下是陡峭的峡谷,远处是一片片峰峦叠嶂,蓝天白云离得那么近那么触手可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果真不错!接下来就是艰难的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有了对美景的渴望,再加上体力的消耗,下山变得崎岖而漫长,但是来到山下又是一番“景象”——早早下山的同事们在忙着挑选山下老乡的土特产,一时间鸡飞狗吠,煞是热闹,卖土产的老乡也是乐开了花!
从中原大地走来的我,这些年通过参加馆工会组织的三八活动,走过岭南的山山水水,感受着、适应着这南方的潮湿与滋润。早春三月的南粤大地因了这潮湿与滋润,到处绿意盎然、姹紫嫣红……人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我在三月感受着属于南粤的“最美天”。

2015年我馆三八活动留影

2016年我馆三八活动留影

馆员攀登花都王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