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先生来馆作“哪些清版书值得收藏?”学术讲座

作者:朱隽嘉 来稿:特藏部 摄影:罗焕好、朱隽嘉 编辑:李雅玲 发布时间:2015-12-7 阅读数: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古籍保护知识,推动我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于12月1日下午邀请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韦力先生来馆作题为“哪些清版书值得收藏?”的学术讲座,向来自广东省内各图书馆、出版社、博物馆、高校等文化单位的近百名从业者,从八个方面介绍了清版书的收藏特点。
韦力先生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鲁迅博物馆兼职研究员、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文物出版社古籍整理学术顾问等。著有《书楼寻踪》、《古籍善本》、《批校本》、《古书之美》、《古书之媒》、《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得书记》、《失书记》等。
韦力先生在讲座中指出,由于年代相对晚近,长期以来清版书并不受收藏界的重视。但随着时间推移,基于重要性、稀有性、精美性三大藏书通例,清版书必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判断古籍的收藏价值,首先应对中国学术史有相当的了解。清代学术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三大学术顶峰时期之一,在经学研究、舆地考证、算学、训诂学等方面最有成就,涌现出大批经典著作。因此收藏清版书,应重视其内容,了解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外在形式,了解不同版本的价值,尤其对稿本、钞本、校本、初刻本、递修本、红蓝印本、印谱、碑帖等有所了解,并对南明时期、清代特殊年号的书予以重视。此外大部头书的可贵之处、殿版书的装帧之美也值得藏家探寻。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清版书以集部最受关注,实际上就历史而言,除经部以外,应以史部书最为重要,学者切勿忽视。
最后,韦力先生还就清代版本中的特殊关注点作了介绍,特别提醒与会者,近代以来日本影刻中国古籍极多,亦极为逼真,除了用纸不同以外几乎无法分辨,学界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韦力先生来馆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听众积极提问

韦力先生参观我馆善本书库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