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早接触到历史,对他一生的影响就越深远。5月17日,台湾著名学者陈卫平老师做客我馆“星星的家”少儿系列讲座,主讲“如何给孩子讲历史”。陈老师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古今中外的实例,与现场近300名家长和小读者们分享了学习历史的意义和如何使孩子们爱上历史。
陈卫平老师是台湾学者、作家、资深出版人。1986年创立台湾小鲁文化出版社,主要著作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和《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并译有《世界电影史》、《罗素》、《科学的进步与问题》等。其中,《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一书荣获台湾出版最高奖——台湾金鼎奖。
历史应该是生动有趣的。陈老师提到,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并不来自于课堂,而来自年幼时父亲为他讲述的历史小故事及父子间关于故事的分析讨论。因此要给孩子们种下爱历史的“种子”,首先应该克服应试教育重记忆背诵、轻思辨的流弊,而应重视趣味性。重 “假设你是楚庄王你会怎么做?”、“信陵君为什么能轻松窃取兵符?”……陈老师从“楚庄王一鸣惊人”、“田单复国反间计”、“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故事中引申出“设身其境,模拟决策”的读史方法,让孩子通过场景重现去设身处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从中学习思考,汲取智慧。
历史是允许开放理解和多元叙述的。陈老师通过“张良圯下纳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等故事,告诉大家关于历史并没有标准的读法和评价。在张良的故事中,黄石公在三番五次的羞辱和责难之后,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张良《太公兵法》,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忍”与“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并不是迂腐到傻,而是在用他们的行动,完成价值的彰显和传承。这些作者的伏笔和未尽之言,才是历史最为重要的意义。陈老师认为,给孩子讲历史,应不断激发孩子的思考与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从中得到足够的思维训练及丰富的行为典范,并用于检视自己的生活。
在读者提问环节,陈老师谈到,家长给孩子讲历史,可以从自己最为了解的“家史”讲起,这既是使孩子对历史产生兴趣的良好切入点,也是实现价值观念传承,避免亲子间代沟的好方法。
5月5目-6月7日,画游千年——《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插画展正在我馆少儿部二楼展厅展出。听完讲座后,不少读者跟随陈卫平老师赶到展厅继续感受生动插画里的千年历史。来自佛山的一家四口在观展后表示,他们全家人都正在读陈卫平老师的这套丛书,十分喜爱,受益匪浅。

台湾学者、资深出版人陈卫平老师主讲“如何给孩子讲历史”

陈卫平老师与大家分析田单复国反间计的故事

小读者边听讲座边认真做笔记

家长读者积极向陈卫平老师提问

讲座后孙卫平老师观看《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插画展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插画展吸引小学生读者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