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厚朴学堂第21课如期与读者见面,本次课堂由丁建峰博士主讲《道德经》导读(一)。丁博士是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很有心得。本节课,丁博士主要与读者们分享他读《道德经》的心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今天少讲学术,多讲帮助人们更好生活的内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也没有充实感,丁博士道出了他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活在当下。”丁博士认为,《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一本可以帮助人们学会活在当下的书,讲的是“为无为、事无事、道可道”。《道德经》一书的基本风格便是:主张无为,却又有所追求;主张无事,却又精于治国之术;主张道不可说,却言道最精。
作为道家最经典著作,《道德经》的作者就是老子吗?丁博士指出,历史上老子并是不道家的创始人,也非《道德经》的唯一作者。根据丁博士的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篇幅约为今本的2/5,与今本不同。帛书《老子》甲乙本篇幅与今本相当,但次序不同。所以,丁博士推测《老子》出现在战国中期,文字写定在西汉时期,次序排定在汉魏时期。《老子》一书的内容很有可能是从多种古道家书中精选提炼而成,而现今我们看到的《老子》,更是经过了几百年的修改和汇编。
丁博士还讲到,从两个传说的小故事可以大致看出《老子》全书的风格。一是“孔子见老子”中,孔子把老子比喻成不受约束的飞龙,可见老子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而“老子出关与著书”中说老子出关时紫气东来,大笔一挥即著成《道德经》一书,更是给老子添抹了神秘高深的色彩。而历史上真正的老子作为周守藏史,确实熟知天文历算知识,深谙历史经验教训之道,推崇天地自然,对非自然的事物不信任。同时他是楚国人,崇尚诗歌传统,不信任形式逻辑和形式语言,不信任“礼”等特征,这些都在《老子》一书里体现得很明显。
谈到《道德经》如何古为今用,丁博士先运用进化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重点分析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烦闷与恐惧。他认为,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焦虑和恐惧是不必要的。而《道德经》所提倡的全然接受的态度、虚静无为的心境、慈和温柔的意念,可以有效地帮助现代人认清自己、尊重自然和回归纯真质朴。
在课堂的互动环节,在场读者除了积极主动与丁博士交流以外,还表示这两期的国学经典导读讲座内容非常好,建议持续举办。令人高兴的是,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厚朴学堂的主讲老师们将挑选主要的国学经典一一导读,欢迎读者们积极参与。

丁建峰博士主讲《道德经》导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