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一场关于中小学校园阅读推广的专题学术讲座在我馆二号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联合举办。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副主任余青松、广州市教育局团委副书记何宇鸿、我馆馆长刘洪辉、副馆长倪俊明、《广东教育装备》杂志主编刘章权和广州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图书馆老师以及部分负责学校阅读推广的老师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分别是来自广州大学图书馆的聂衍刚馆长和我馆刘洪辉馆长。聂衍刚馆长作了题为“学生的阅读与成长研究”专题讲座。他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数据和结论充分论证了阅读的价值和阅读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包括智力、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影响。他指出,阅读是提高概括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良好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聂衍刚馆长还报告了他正在进行的广州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通过阅读数量、目的、内容、习惯(含阅读地点、时间、载体、方式等)和阅读心理方面的详尽调查数据,阐述了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阅读环境的关系。他指出我市中小学生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平均阅读数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且个体差异大。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所有的受访者均表示是主动阅读,其中48.5%中学生是以满足兴趣爱好,完善自我为阅读目的。
刘洪辉馆长给大家作了主题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的讲座。他用睿智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畅谈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对图书馆现状的思考。他认为,阅读推广应该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要持续开展、日常化、小型化,让全体民众都能理解和接受,并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那样才更有实效。他用丰富的阅历和鲜活的实例,阐释了范并思教授关于阅读推广主要内容的观点,分别是引导缺乏阅读意愿的人感受阅读的魅力从而逐步爱上阅读,训练有意愿却不善于阅读的人学会阅读,对存在阅读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为有较好阅读能力的读者提供阅读的便利和丰富服务方式。他将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定位为“自我学习中心”和“通识教育基地”,认为是对教育缺失的补充,建议学校在做推广阅读时应与各学科结合,并注意东西方经典并重,让读书人拥有世界性的眼光。他提倡阅读原典或释读本,不读“鸡汤”,因为中国传统经典本身就是微阅读的最好资源。他也鼓励“为己之学”,认为人是为完善自我,丰富人生而读书,为寻找精神家园,为“诗意的栖居”而读书……这些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智慧,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最后,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广州市广雅中学图书馆馆长谢晗作了总结,勉励中小学图书馆人和老师认真学习、领悟,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推广策略,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推广活动,为广州这个中心城市的校园阅读推广做出自己的贡献。

聂衍刚馆长讲课

刘洪辉馆长讲课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