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陈六平教授做客“厚朴学堂”,为读者主讲“识化学,析人生”。陈六平教授是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也是德国累根斯堡大学生物物理与物理生物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8-2000))。
讲座中,陈教授以北大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作为引子,引发读者思考“什么是化学,从化学视角审视‘我’是什么”的问题。他解释说:“从本质看,化学元素组成世界万物,人只是其中一个物种。组成每个人的化学元素99.99%都是一样的,所以人生而平等,物也是有生命的,万物也生而平等,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仅在于人有其社会性。”那么,化学与人生又有什么联系,如何从化学的角度切入去看待人生呢?陈教授接着从人生的哲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化学小细节出发,运用唯物主义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的原理,结合化学本质以及化学常识给读者解析人生。
首先从化学看人生。陈教授指出,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即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其本质的能量守恒定律是框住人们的法宝,作用在每一个人身上。熵作为化学热力学的一个核心参量,其公式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亦可以引申到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上来。如事件发生的自发性和不可逆性、能量从高到低的流动、能量场的过于杂乱会使事物的发展趋向于不可控的状态,揭示了人的生活不可能存在于一个孤立的系统当中,健康的状态应该是能与外界能量交换且各种能量可以合理有序地流动。
再者从化学看生活。人体各系统是由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元素不同作用达到调节生理功能的目的。人体的元素需求,关键是平衡和适量,因此在饮食上提倡食物的多样性。同时,因为地球上的能量和资源总量是一定的,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如果人们还继续毫无节制的去挥霍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继续加重空气污染,不断过度翻修重建,以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性,将会给子孙后代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整堂课上,陈教授都展现出一种谦虚、包容的态度,结合化学本质的客观规律和人生的普遍规律,并运用心理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为广大读者讲述常见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启发读者对化学和人生进行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议现场

陈六平教授讲授“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