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馆与文仕文化博物档案馆共同主办的“十九世纪中国图像珍藏展ⅰ•西洋记者眼中之国度”,于本月15日在我馆c区负二层特藏部展览厅正式开幕,吸引了不少读者前来参观。
本次展览以十九世纪西洋记者记录与中国有关的百余件画报版画及照片、明信片为主,辅以若干相关实物,分“鸦片战争中的国度”、“清代官员与富商”、“清代民生百态”三大部分,向读者展示了十九世纪西洋记者眼中的种种中国图像。读者透过这些图像,可回眸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的部分场景,并遥想和感受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生百态。
所展画报选自英国的《伦敦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泰晤士画报》(illustrated times)、《画报》(the graphic),法国的《世界画报》(le monde illustre)、《画报》(l‘illustrations),美国的《哈勃周刊》(harper‘s weekly)、《弗兰克•莱斯利画报》(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newspaper)等,其中以创刊于1842年的英国第一份以图片为主、图文并茂的新闻周刊《伦敦画报》为主。该报从创办之初便一直重视对中国的报道。随着中西关系的发展,西方画报对中国的报道和所载图像日渐增多。他们派出的画家兼记者(或通讯员)不仅用文字,也用画笔,以及后来的相机镜头,记录他们眼中的异域景色、社会风貌、历史事件和生活场景。这些图像不断传递到英国和西方读者面前,成为十九世纪西方认识中国的重要媒介,影响着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的构建与变迁。而由于广东是鸦片战争的发生地和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展览中的很多图像都与广东尤其是广州有关。事实上,西人眼中中国—广东—广州的种种图像,由于所处时代及自身立场的限制,不免烙刻着时代和角色的印记,在今天看来,有些可能别具意趣,有些则显得夸张甚至偏颇,但这也正是中西认知差异的本相。认识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历史,以更宽广的胸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展览的举办得到读者的喜爱,也迅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新快报》、《信息时报》和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均对本次展览进行了相关报道,搜狐、新浪、网易、21cn、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5日。之后这一系列的主题展览,包括“十九世纪中国图像珍藏展ⅱ•西洋艺术家眼中之国度”、“三百年来中国及广东地图展”以及“民国中国图像珍藏展”等,也将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敬请期待。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

读者参观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