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悦读会第80期:千锤百炼方成器
——走近省级非遗技艺“西关打铜”

作者:陈韵文  来稿:图书借阅部  摄影者:谭翔尹    发布时间:2024-02-18  阅读数:615次 

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之一“西关打铜”工艺是老广州的文化名片,与广州传统的“三雕一彩一绣”拥有同样悠久的历史。由于铜器导热快、耐用,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小康之家,都有几件铜器作为生活必需品。在西关地区,有的铜器还成为了老广州人的“传家宝”。1月27日上午,中图悦读会第80期活动邀请到广府文化推广大使、“西关打铜”复兴者苏英敏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我们一同领略千年铜艺的辉煌历程,见证那些璀璨夺目的巧妙匠心。

苏英敏首先为读者讲述了铜艺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铜器的更迭亦是广州人生活变迁的缩影,每一件铜器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文化。现场展示了几件黄铜、紫铜器皿,包括过去常用的夜壶、日常洗脸的铜盆、煲水冲茶的铜壶、饮水喝茶的铜杯,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黄铜与紫铜的本质差异是纯度不同,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较高,而紫铜的纯度较高。有趣的是,当铜盆作为嫁妆时,人们会特意在铜盆中放一双鞋,以此寄托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同偕到老。在制作铜器的过程中,“千锤百炼”体现在每一件铜器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剪裁、高温退火、反复敲打、打磨等繁多工序。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匠人们对技艺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独特理解。

意犹未尽的读者们对铜器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原材料来源以及铜器盛放食物的禁忌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苏英敏进一步解释,制作紫铜器物需要更高的温度,土耳其铜壶咖啡、北京紫铜羊肉火锅、云南腊排骨、广东铜盘蒸鸡等美食,都与铜艺有着不解之缘,但需要注意铜器皿应尽量避免盛放酸性强、盐分高的食物。

铜艺体验环节,大家借助木板上的模型,纷纷动手将黄铜圆片打造成一个小碟子。苏英敏根据读者在打造铜碟不同阶段所涉及到的技能,讲解打铜体验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力度和技巧,利用锤头的不同形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铜碟和锤花”。此外,馆员还结合活动主题推荐馆藏图书《百工记》《大湾区非遗地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湾区非遗知识及工匠精神。读者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切身感受到了“打铜”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着的勃勃生机。

此次中图悦读会活动不仅带领读者们领略了千年铜艺的辉煌历程,还让读者们体验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西关打铜”工艺让中华文脉弦歌不辍,让文明薪火绵延不息。

中图悦读会第80期活动介绍“西关打铜”工艺的辉煌历程

现场展示的黄铜、紫铜器皿

苏英敏(着白衣者)现场指导与演示打铜技艺

读者依据模具打制铜器

读者展示自制的黄铜小碟子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