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们走出课堂、亲近自然的好时机。2017年暑期,“探世界”系列活动分别为小读者们带来“蛙蛙世界”“和大自然做朋友”两大主题活动,让大家在生机勃发的夏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神奇的蛙蛙世界
炎炎夏日,池塘里的青蛙也开始呱呱地唱起歌来。7月1日下午,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发起人俞涛老师(又名鱼头老师)带领小读者和家长们走进神奇的蛙蛙世界。活动开始,鱼头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青蛙的外形。不一会儿,富有生活经验的小读者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将青蛙的外形生动完整地描述了出来。经历了抱对、产卵、受精、孵化等过程后,受精卵变成了小蝌蚪,蝌蚪在水中长出后肢和前肢,接着尾巴消失,最终变成能够两栖生活的青蛙。除了肉眼能轻易看到的外形,青蛙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结构。它的嘴巴里有四种牙齿,分布在上颚的中间、两侧和后端,同时,青蛙的牙齿并不像人类一样用来咀嚼食物,而是为了防止食物从口中滑出或跑掉。听着鱼头老师的介绍,小读者们不禁哇哇地惊叹着。
世界上蛙类一共有3500多种,而在我国的蛙类就已经占了260多种。虽说青蛙在很多情况下能够通过迅速变大、伪装颜色、装死等手段有效地保护自己,但在与人类共处的世界中,青蛙的生存环境会因人为的改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种树,保护绿地与森林,不捕捉、戏弄、进食蛙类,为保护青蛙出一份力。
与鸟兽虫木做朋友
大自然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一花一叶细微的变化,似乎都在传递着某种微妙的信息。怎样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打开感官与自然接触?8月13日,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的周见清老师(又名青草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打开六感,从不同视角去感受大自然,与大自然做朋友。
动物通过天衣无缝的“伪装术”将自身的肤色融入植物表层,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好奇心。大家定睛凝神,希望从一张张纯色的图片中找到自己熟知的小动物,如身处绿叶中的螳螂、栖息在树枝上的知了、躲藏在落叶堆里的青蛙……这真是一场人类和大自然捉迷藏的游戏。
几个看似一模一样的红薯为什么闻起来味道不一样呢?带着疑问,由小读者们组成的“嗅觉小分队”开始了亲身体验。被甘薯象鼻虫咬过的红薯是什么味道?一小片普通的绿叶为什么有橘子的香甜味道?通过味道的辨识,我们可以知道植物的种类和特点,也可以推断出某类植物是否遭受到小昆虫的侵害。
一千种昆虫就有一千种“语言”,昆虫们可以通过声音辨识出同伴,也可以侦查到致命天敌。一场“听音识昆虫”小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展开,大家或是侧耳倾听,或是若有所思,都积极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总能给我们带来意外惊喜,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也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暑期的“探世界”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儿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平台和机会。正如老师们所说,要真正地走进大自然,就要用心感受身边的花花草草和小昆虫小动物。当遇到不熟悉的动植物时,就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再利用专业的动植物网站查找相关信息。只要多观察、勤思考,就能在大自然中发现不一样的快乐。

鱼头老师主讲“蛙蛙世界”

小读者们入神聆听

青草老师主讲“与大自然交朋友”

小读者发现隐藏在枯叶里的青蛙

小读者在青草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植物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