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我馆主办的“中山讲堂”第88讲,在一号报告厅开讲。本期讲座邀请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清华大学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许进主讲,讲题为“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忆祖父许德珩与姑爹邓稼先”。许德珩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而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本期讲座由许进老师为大家逐一细述前辈们在那峥嵘岁月里的求学经历和感人事迹。
许进老师通过四方面为大家再现了祖父许德珩有血有肉的一生:第一,早年北大勤工俭学、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第二,赴法国留学踏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道路;第三,回国任教,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第四,新中国成立,担任要职、秉公执法。在讲座中,许老师不紧给大家讲述许德珩参加五四运动起草《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和“四月风暴”不畏强权无惧迫害在为广大青年指明中国发展道路等感人事迹,还为不是时的穿插许多有趣的细节,使读者对人物有更感性的认识,例如与陈独秀先生之间还曾发生过一场误会,几乎被开除学籍,但当两人冰释前嫌后,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其后,许进老师谈到邓家与许家是世交。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姑爹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与许德珩同在北京大学任教,是至交好友。许进老师说,姑爹邓稼先在求学时期就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在1941年考进西南联合大学进入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在获得博士学才9天的邓稼先放弃了去英国继续研究和发展的机会,与百名爱国青年一道乘船回国,投入新中国的怀抱。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核武器时,当时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国家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虽然研发条件恶略,但是在邓稼先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分别在1964年、196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核弹与氢弹。由于邓稼先长期工作在强辐射环境中,后来就出现了便血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但是他顾不得去医院检查,心里只有他的核武器,因为病情的延误,当去医院检查时已确定为直肠癌中晚期。在国家经济和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掌握“两弹一星”等尖端技术,中国的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
通过许老师生动传神的讲解,读者可以了解到两代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的成就,但却拥有同样的爱国心。前辈们在数十年前的言行可能已不那么时尚、显赫,而他们在历史关头的取舍和作为,永远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在当今社会,理想与信仰缺失,人心浮躁、追求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回顾前辈们的历史,弘扬前辈们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创造的事业十分重要。我们要传承前辈们的精神,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主讲嘉宾许进先生

许进老师与志愿者服务队合影

听众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