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革命——艾辛导演谈易卜生的戏剧与启蒙

作者:作者:许白婷 摄影:陈莹 编辑:辛秀琴        发布时间:2015-11-10  阅读数:2463次 

11月7日上午, “中山讲堂第83讲“艺术与革命——易卜生的戏剧与启蒙”在我馆一号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堂的主讲嘉宾是国家一级导演、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制片人艾辛。

亨里克·易卜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欧洲知识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仍在世界各地继续上演。据说,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易卜生共出版过26部戏剧和一部诗集,其中的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73年)影响深远,特别对20世纪初的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尤其大。

艾辛导演讲述了易卜生的生平、作品以及他的戏剧作品特别是社会问题剧对20初的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并启发听众思考:《玩偶之家》的娜拉出走后的选择以及易卜生对现在的我们的意义。艾辛导演讲到,在「五四」时期,由于易卜生的戏剧和戏剧观契合当时中国进步青年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易卜生的戏剧更如狂飙一般席卷了中国的剧坛。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期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胡适合译的《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剧本,《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的剧本节译,以及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袁昌英的《易卜生传》等。鲁迅在他办的《莽原》杂志上也编辑过易卜生的特集。由于他们的倡导,易卜生的剧作《群鬼》、《人民公敌》、《海上夫人》、《野鸭》等纷纷在中国上演。1921年,潘家洵又系统地翻译了易卜生的剧本,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广为传播。其中《玩偶之家》的影响最大,「娜拉出走后将怎么样」也成为中国青年和观众热议的问题,1923年鲁迅就写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文章。鲁迅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艾辛导演直言不讳地说:娜拉走后怎样,也值得现今的我们去思考,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的女性仍然有鲁迅先生文章中写的娜拉出走后的两种选择的现实。

艾辛导演介绍了北京学术界和演出市场关于易卜生的最新信息,给广州的听众带来很多前沿的信息。中山讲堂一直关注文化、艺术和思想前沿的信息,并为之传播推广,观众听后感觉受益匪浅。

艾辛导演在讲座

“艺术与革命——易卜生的戏剧与启蒙”的讲座现场

听众提问:现今中国艺术发展的问题和走向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