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图书馆变成孩子们快乐探索与体验的空间,并从这些空间中找到特定的资源去学习?带着这些思考,我馆与“一公斤盒子”教育项目陆续推出“玩转图书馆”系列活动。10月18日,第三期活动“发现图书馆里的植物邻居”成功引导小读者们观察和认识植物,并学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搜寻信息。
“叮铃铃……”铃鼓一响,参加活动的小读者们摇身一变,全部化身为一棵棵摇曳的小植物,有薰衣草、小豆芽、四叶草等等,大家迅速按类分成六个小组。在盒子君的引导下,孩子们首先谈论他们关于植物的感受与认知:“植物没有眼睛,也没有脚,看不见也动不了”,“植物会被动物和人吃掉,还会拉出来”,“植物会被踩死”……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于植物的第一印象。
少儿部对于小读者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空间。然而,翰墨池前的参天大树,番山亭下的漫坡小草,院墙旁形状各异的绿色植物,或许没有多少孩子细细观察与认识过。发现图书馆里的植物邻居,首先从这里开始。不同的小组各自领到了植物侦查卡,按照侦查卡的要求搜寻不同植物的踪迹。刚刚走近翰墨池,“四叶草”小组的伙伴们就发现了左侧的鸡蛋花,根枝细小挺直、乳白色的花瓣中带着点点鲜黄、花朵清香……大家迫不及待地把鸡蛋花的特征记下,开始下一处的探访。勤快的“薰衣草”小组不甘落后,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番山亭上发现了朱蕉和番薯叶,“朱蕉的茎非常挺拔”,“叶子很修长而且是紫红色的”,“番薯叶长得很像枫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边说边记,分工明确。古老的院子里,一群“小植物”们不停地来回穿梭,很快就与院子里的植物们成为了好朋友。
找到图书馆植物邻居的住处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给这些植物邻居制作一张“身份证”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除了实地观察植物的特点外,小读者们还要学会利用图书馆里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馆员的指引下,大家学会了利用电脑检索图书的索书号,然后按“号”索“书”;也有熟悉我们馆藏的小读者,直接来到“科普读物”专架寻找相关内容。大家各出法宝,从图书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然后一一摘抄下来,并署上植物的姓名、家乡、特征,列出照顾植物的方法以及推荐阅读的书籍等,当然还不忘附上每种植物的“证件照”。由此,一张完整的“植物身份证”就大功告成啦。
“玩转图书馆”系列活动让小读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图书馆,通过“发现图书馆里的植物邻居”,孩子们学会调动全身感官去探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大脑想……大家尽情地玩转图书馆,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活动签到时每位小读者领到植物头饰变身一棵“小植物”

小读者们模拟植物随风而动

不同的任务卡有不同的植物寻找要求

小读者们走出少儿部寻找植物

小读者们认真比对植物的特征

“小花”组在番山亭上发现植物新线索

小读者们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更多植物信息

小读者们分组制作植物身份证

小读者们分享植物身份证的制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