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稿钞本》第五辑结项会议在珠海举行

作者:特藏部 陈晓玉        发布时间:2013-9-11  阅读数:2242次 

2013年8月19日,国家清史编委会项目中心组织召开的清代文献整理项目《清代稿钞本》(第五辑)结项会议在珠海举行。

会议由国家清史编委会副主任马大正研究员主持。与会人员包括评审组专家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冀满红、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孟超,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出版中心负责人赫晓琳、王立新,项目组成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副馆长倪俊明、特藏部主任郭祥文、馆员梁笑玲、陈晓玉,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副站长林锐,出版方成员、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冰、副总经理黎岳梁,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卢家明、副总编辑柏锋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

结项会上,倪俊明副馆长首先具体介绍了《清代稿钞本》第五辑的编辑整理情况。《清代稿钞本》是2006年批准立项的国家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计划出版稿钞本5辑、250册。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第1至4辑整理出版工作,《清代稿钞本》第五辑延续前四辑的编辑宗旨和收书标准,共收录清代政书、传记、方志、杂史、诗文集等文献共104种,3万多页,内容丰富,尤以收载了林国赓、丁日昌、康有为、陈澧、朱次琦、李宗颢、桂文灿等一批晚清广东名流手稿为最大特色,这批文献大多为稀见未刊稿本,弥足珍贵。

随后,评审专家和与会其他专家学者就该项目进行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清代稿抄本》历经八年,如期完成了前后五辑的编纂工作,这既是广东图书馆界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也是广东出版业的标志性刚才之一。本辑收录的文献,涵盖清代经济、政治、城市建设、海防、官制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经过无记名投票,评审专家组评定该项目学术质量为优等,通过结项并同意进入出版程序。

最后刘洪辉馆长、马大正副主任作总结发言。刘洪辉馆长指出,《清代稿钞本》的编辑整理体现了广东图书馆人“学术乃天下公器”的理念,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有益探索,项目组将广泛收罗珍稀文献,继续做好续编工作,并尽快完成全书的索引编辑。马大正副主任充分肯定《清代稿钞本》项目对清史纂修的意义,对项目组所取得的优异成就表示祝贺,并希望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做好出版前的加工修订,在保质保量完成出版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这套丛书的价值,使得这些珍贵文献能够真正为学界获得和有效使用。

会议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