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讲堂”第249讲:战争与革命的双重变奏 ——全球史视野下的五四思想文化

作者:左都雯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李嘉杰    发布时间:2019-07-23  阅读数:1677次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7月13日,“中山讲堂”第249讲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罗岗,作题为“战争与革命的双重变奏——全球史视野下的五四思想文化”专题讲座,为大家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罗岗老师是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和城市社会与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的首席专家。他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当代理论与思想史等。近年来,他著有《英雄与丑角》《预言与危机》《人民至上》等学术专著,编有《重返“人民文艺”》《现代国家想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论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本期讲堂,罗岗教授结合翔实史料,为大家详细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前的国际局势,并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具体讲解了五四运动出现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了五四运动反帝、反殖、反霸的历史背景和蕴含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协约国战胜了同盟国,更重要的是还标志着“20世纪文明”对“19世纪文明”的克服与超越。对中国而言,其中最关键的是彻底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心中对于西方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幻想。在列宁领导下,俄国在一战后期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这些都让当时的中国人受到强烈的刺激。五四运动的出现,是当时世界局势急剧变动下的必然产物,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战争与革命的双重变奏。

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已经很难想象,百年前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之中。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再到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一批批爱国者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正是中国近代以往的全部历史,为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没有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在那种令人极端痛苦的环境下不惜一切自我牺牲的顽强追求和探索,如果没有人们对多种多样理念和方案在实践中反复比较和选择,如果没有国际国内大环境急遽变动的刺激和启迪,就不可能有初期新文化运动,更不可能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出现。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中山讲堂”第249讲主讲嘉宾罗岗

 

罗岗教授(左四)与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