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无障爱读书会”第10期暨盲人散文创作交流活动小记

作者:罗杏芬  来稿:中文报刊部  摄影者:何慧敏    发布时间:2019-05-24  阅读数:1983次 

5月17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广东省盲人诗歌散文朗诵大赛决赛的日子,广东省许多视障读者都来到我馆,共享这场文化盛宴。此前,我馆公布了第五届盲人散文创作大赛的获奖名单,“无障爱读书会”第10期活动借此机会邀请散文创作大赛的获奖者及对散文创作感兴趣的视障读者一起进行散文创作交流。

本期读书会的特邀嘉宾咸立强教授是第五届盲人散文创作大赛的评委之一,他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咸教授从“诗骚”传统出发,告诉大家“好”的散文应该具备两个特质:感动人的力量、真实。这两个特质落实到具体的散文创作中则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宁可假中见真不可真中见假”“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在这次参赛的散文中,他发现有些作品存在假话、套话的现象,不仅感动不了别人,也使散文创作变得索然无味。他以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藤野先生》为例,强调散文虽是创作也要注意艺术的真实。其次是“好文自应有好句”。一等奖获得者林思捷的作品《致敬祖国》中好句频出,如“人人心中有希望,民族复兴更可期”“当孩子不觉无依,当弱者不再无助,即使生活偶遇电闪雷鸣,前方仍有希望之灯点亮”等。咸教授认为好的句子不是别人看不懂的句子,而是那些有逻辑、真实、给人力量的句子。再次是做好构思,运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他非常欣赏此次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王朝阳的文章《祖国明天会更好》,与大家分析了这篇文章精妙的构思与隐喻,鼓励大家向王朝阳学习。

部分散文创作选手也分享了此次参赛的心得。一等奖获得者王朝阳说此次读书会让他梦回大学时代,自己文章的构思是从给女儿讲述历史地图而来。二等奖获得者潘力分享了文章《盲女青青》如何实现艺术的真实。优秀奖获得者梁飞龙分享了《光明随笔》中好句的由来。咸教授对他们的分享也一一给予回应和鼓励,期望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在读书会的最后,咸教授还与大家交流了关于“真正的平等”的观点。他指出,三等奖获得者赵郁文的文章《聚焦新时代 引领新平等》中表达的理念,“正常化才是平等”是非常积极且有意义的,并鼓励视障读者积极读书生活。

咸立强教授分享文学创作知识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