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乐府”第7期:民族之魂——从《沃尔塔瓦河》到《黄河大合唱》

作者:李雅玲  来稿:李雅玲  摄影者:邱少珍    发布时间:2018-07-11  阅读数:1932次 

水是生命之源,几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成长,身后都有大江大河的凝视和滋养,而对母亲河的赞美和怀恋,也成为历代音乐家们不朽的创作源泉。适逢“七一”,7月1日的“中图乐府”第7期活动以“赤子心、民族魂”为主题,带大家欣赏民族乐派的经典曲目,感受中外音乐家对母亲河、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本场乐府的主讲嘉宾是广州市文联原副主席、音乐家唐平和著名录音师冯炜国。唐平先生为乐友们深入解析了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及其名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以及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名作《沃尔塔瓦河》,在震撼的乐曲中,带大家认识民族乐派。西方民族乐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由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如斯美塔纳、德沃夏克、格里格、西贝柳斯、艾涅斯库、巴托克、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开创并发扬光大。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调式、旋律、和声与形式结构,给人以质朴、亲切、浪漫之感。

唐平先生重点讲解的《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纳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也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优美、最著名的一首,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沃尔塔瓦河》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和古老的城堡等,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捷克人民有斯美塔纳和《沃尔塔瓦河》,而在中国,也有近代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唐平先生详细介绍了冼星海从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人民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并从专业的角度,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随后,冯炜国先生与唐平先生共同回顾了1995年广州天河体育场15000人共同演绎《黄河大合唱》的盛况。那一年,广州隆重举办了国家级音乐盛典——中国星海音乐周,开幕音乐会《黄河魂》在广州天河体育场举行,由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及港澳台地区15000人组成的合唱团演唱,由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珠影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澳门室内乐团共七支交响乐团的600位演奏员联袂演奏,指挥大师严良堃执棒指挥。由于合唱演员众多,声音延迟现象严重,使得现场的音响和录音成为巨大的难题。作为负责的录音师,冯炜国先生用15组单点录音唛提供音讯,完成了这场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创纪录演出录音。而唐平先生作为这场巨型演出的策划人和执行人之一,也分享了参与过程中的精彩花絮,让大家明白执行团队为完成这项创举付出的艰辛努力。

活动的最后,全场观众和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起歌唱,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滔滔大河奔流不息,民族之魂永驻心田。来自俄罗斯、捷克和我国最优秀作曲家演绎的民族文化之美如浪奔涌、如花绽放,令乐友们心情激荡,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期待八月再聚,再享音乐音响盛宴。

我馆举办“中图乐府”第7期:民族之魂

 

主讲嘉宾唐平讲解《黄河大合唱》

 

主讲嘉宾冯炜国(左)做分享

 

观众踊跃举手参加互动

 

主讲嘉宾与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