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来——贝聿铭佘畯南莫伯治及岭南建筑师作品展暨学术论坛在我馆举办

作者:李雅玲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谭茜    发布时间:2018-06-14  阅读数:3687次 

从动物的巢穴到人类的住所,从江南的园林到北方的宫殿,从古代的洞窟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一直以来,建筑都是这世上不可或缺的事物之一。它们不仅仅是人和动物的栖身之所,还展现着地球生命探索和运用自然资源的智慧,蕴含着不同民族和时代的审美特点。为纪念粤籍建筑名家贝聿铭先生101岁寿辰,普及岭南建筑学派风格和知识,唤起人们对未来岭南建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投入,我馆联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组委会、广东省建筑装饰设计协会、广东省创意产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先生归来——贝聿铭佘畯南莫伯治及岭南建筑师作品展暨学术论坛”。

先生归来——岭南建筑大师手稿大赏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诗·大雅·生民》)翻看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先生”是一个分量极重的敬语,是对长辈,对有智慧、有学问、有修为之人的尊称。在岭南建筑界,有几位前辈完全当得起“先生”这一称号,他们分别是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先生,1989年被授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的佘畯南院士,以及有“悭钱专家”美誉的莫伯治院士。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三位大师相关作品的珍贵手稿,包括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澳门科学馆,佘畯南设计的中国驻前西德大使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莫伯治设计的广州矿泉客舍等。这些都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排得上号的设计,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桃李芬芳——“新广东美术馆”概念设计提案品鉴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岭南建筑风格经历了中西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不断成长、演变和创新。19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在岭南的出现和现代建筑思想在岭南的传播促使岭南建筑学派萌芽,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以佘畯南、莫伯治为首的岭南建筑师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岭南派建筑成为全国建筑创作的典范。90年代后,岭南建筑学派不断发展和成熟,特别是最近十年,岭南建筑学派成果丰富,建筑师和设计成果遍布全国。本次展览还展出了10位岭南建筑师的“新广东美术馆”概念设计提案,让读者得以品鉴当代岭南建筑艺术的发展成果。

VR当值——给你非一般的观展体验

本次展览在普通的展板和实物展示之外,还通过先进的VR设备,启动了“艺术时空,先生归来”虚拟世界作品展,带给读者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戴上VR眼镜,操纵触摸手柄,读者们马上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艺术空间,不仅可以“翻看”本次展出的三位“先生”的所有手稿作品,还可以“实地”参观建筑师设计的概念“新广东美术馆”,欣赏著名画家的画作等,十分新鲜。

专家对话——细述岭南建筑发展的前世今生

5月15日展览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一场含金量极高的专业学术沙龙。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王少斌教授、广州佘畯南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佘达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展鸿、《先生归来》一书作者郝婧羽、水墨村村长郭青、高级建筑师李珣聪以及广州大学建筑学教授罗志华等专家学者分为三组,分别就“岭南建构的价值追问”“先生归来”“未来岭南风格建筑”“一带一路与超级大湾区枢纽发展”等主题进行交流。充满智慧的对话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历史脉络,提倡了“告别粗鄙、拥抱审美”的审美情趣,对岭南建筑学派未来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提出了“传承历史,共创亚洲美学生活新高度”的新要求。

此次展览持续展至6月3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许多读者表示这是第一次系统了解身边那些熟悉优美的建筑如“白天鹅宾馆”等从何而来,感受到岭南建筑大师们的创作风采。年轻人们则对VR体验赞不绝口,希望以后能多一些类似的形式让展览更加生动有趣。

 

我馆举办先生归来——贝聿铭佘畯南莫伯治及岭南建筑师作品展

 

领导嘉宾为“先生归来——贝聿铭佘畯南莫伯治及岭南建筑师作品展”主持开幕仪式

 

先生归来——贝聿铭佘畯南莫伯治及岭南建筑师作品展暨学术论坛现场

 

读者踊跃体验展览中的VR项目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