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韵蝶变 品鉴经典——“中图乐府”第2期带您致敬中国民族交响乐经典名曲

作者:李雅玲  来稿:业务办公室  摄影者:何艳芳 王政    发布时间:2018-02-14  阅读数:2273次 

说到交响乐,人们往往联想到西方,却不太知晓其实我国也有自己的民族交响乐。什么是民族交响乐?它如何产生发展,有哪些经典曲目?继第一期活动欣赏TAS黑胶天碟之后,2月4日下午,“中图乐府”第二期聚焦中国音韵,邀请唐平先生主讲“致敬经典——中国民族交响乐欣赏会”,介绍以西方交响乐形制为“体”、体现中国文化魂与韵的民族交响乐。

     讲座由著名录音师冯炜国先生主持,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专职副主席唐平先生主讲。唐平先生是民族器乐演奏家,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从1988年起,先后在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供职,参与策划、组织、实施一系列国家级和省、市重大文艺活动特别是音乐活动。在长期的文艺工作中,与我国音乐界著名词曲作者、指挥大师如乔羽、严良堃、赵季平等结下深厚友谊。

     进入正题之前,唐平先生先是采用有奖互动的形式,与在场观众探讨“什么是音乐”的话题,很好地活跃了现场气氛。随后,他从专业的角度,告诉观众什么是民族交响乐。中国民族交响乐,就是由中国作曲家创作,诉说中国的故事,表现中国的文化背景,抒发中国人的情感、生活感受、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但用西洋音乐的技法、乐器和乐队编制来创作并演奏的交响乐作品。中国民族交响乐创作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音乐家黄自先生开始,至今也不过九十几年。在30年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创作了一些民族交响乐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七十多年以来,中国的民族交响乐才真正地得到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交响乐作品,比如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吕其明的《红旗颂》、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陈钢与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吴祖强与杜鸣心的芭蕾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等。即使在文革时期民族交响音乐的创作也没有停止,产生了芭蕾舞剧《草原儿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京剧交响组曲《杜鹃山》、钢琴协奏曲《黄河》等。进入新时期,民族交响乐曲的创作开创了更好的局面,并蓬勃发展至今。

唐平先生重点介绍了我国民族交响乐的作曲大家杜鸣心和赵季平。两位老师都曾接受过西洋音乐范式的正规教育,采用西洋音乐创作技法来创作交响乐,但他们在主题、题材的挖掘及其精神内涵方面却又是地道的中国化,将自己的民族情怀深深融入到作品中去,着力表现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生活感悟及精神世界和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音乐大师,正是在于他们深邃、厚重的民族情怀和对民族艺术精髓独到的认识、理解与把握,再加上纯熟的现代作曲技巧将前后两者成功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民族交响乐作品迸发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灿烂光辉,在世界交响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为经典交响乐注入了中国的民族魂与韵。

讲音乐不如听音乐,欣赏会现场,唐平老师精心挑选了一批民族交响乐经典名曲、名段进行播放,并细述乐曲的内涵和背后的创作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先后欣赏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音乐会组曲》《红楼梦主题》《黄河》和《乔家大院》配乐中的经典乐章。美妙的乐曲配上特别出场的大号角音箱和专业功放组合,让现场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民族交响乐的魅力,深深陶醉其中。唐平先生自始至终保持与听众互动,时时提出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听众热情参与,积极举手回答,现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历时三小时的欣赏会没有中场休息,但沉醉在音乐中的读者几乎都没有随便走动或提前离场。大家从演讲和音乐欣赏中,尽情领略中国民族交响乐的独特魅力。欣赏会结束后,不少读者仍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更有热心读者上台给老师献花以表心意,希望老师能多来中图乐府举办音乐欣赏会。

“中图乐府”第2期活动现场

主讲嘉宾唐平先生

现场读者积极参与互动

嘉宾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