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和语言绘画,在诵读中品味亲情
——“中山讲堂”第175讲邀请诵读艺术家王苏开讲

作者:苗苗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王政    发布时间:2017-11-20  阅读数:2336次 

佳节又重阳,久久长长。为了体现重阳节敬老尊亲、共享天伦的文化内涵,10月28日,“中山讲堂”第175讲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副教授、著名诵读艺术家王苏以“学会用声音和语言绘画——品味‘献给亲人的歌’”为题开讲,带领读者们以声音为画笔,细细咀嚼亲情名篇,在诵读的世界中品味真情,感悟孝心。

王苏老师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副教授,培养的学生中不乏当今优秀影视演员,还曾先后为《半生缘》《步步惊心》《花千骨》等多部影视作品配音。2010年,王苏老师将多年实践经验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创建了“品读”工作室,7年来举办了近300场讲座和演出,走进党政机关、各大高校、工厂、社区等,用语言描绘生活,用声音温暖人心。

以《下雪了》《赞马》两篇文章为范例,王苏老师详细讲解了朗诵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量的大小、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还具体分析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重音可通过轻声、快速、颤抖等来表达,轻快喜悦宜用上行语势,厚重冷静多用平行语势,沮丧悲哀可尝试下行语势等。通过阅读文字的内容,在心中勾画出语言描绘的场景,在远近、里外、大小切换之间,用声音将文字进行立体化呈现,就有可能达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效果。

通过品读《小河》《树上的那只鸟》《哑巴夫妻》《致母亲》《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无论如何》等中外经典诗文,王苏老师用语言画画的方式将文字活化,并穿插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些作品中有的描写离家多年游子的乡愁,有的描绘血缘亲人之间容易被忽视的关爱,有的见证爱情与亲情交融的缠绵,有的倾吐跨越生死的思念,有的记录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宠溺,有的传递由家庭小爱走向人间大爱的正能量。念到动情处,王苏老师数度哽咽,台下读者们也听得热泪盈眶,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王苏老师新颖的讲课方式和精彩的现场演绎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跟随老师一同诵读、倾听、感悟,读者们参与了一场温暖的心灵之旅,享受了一次艺术的精神盛宴。有读者向我馆表示感谢,称“中山讲堂”在重阳佳节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呼唤孝心、品味亲情,显得别具意义。

“中山讲堂”第175讲主讲嘉宾:王苏

王苏老师品读经典

王苏老师与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