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波茨坦大学乌尔里希.温伯格教授到我馆讲学

作者:苗苗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林妍    发布时间:2017-03-29  阅读数:2123次 

2月27日,德国波茨坦大学哈索.普拉特纳研究院设计思维学院院长乌尔里希.温伯格教授(Professor Ulrich Weinberg)应邀到我馆作题为“网络思维——团队的创造力”的学术报告会。我馆馆员以及来自市内各兄弟图书馆的同行约250人到场参加。

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馆长鲍雅女士(Mrs. Bodesheim)首先致辞并介绍了主讲嘉宾乌尔里希.温伯格教授。自2007年起,温伯格教授一直担任德国波茨坦大学哈索•普拉特纳研究院设计思维学院院长。在这所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姐妹院校,每个学期,他向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60多所高校、70多个学科的120名学生传授如何以网络思维模式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2004年, 温伯格教授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于2014年起任该校设计思维创新中心名誉主任,同时还是柏林TEDx董事会成员和WeQ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其专著《网络思维》中译版于今年出版。

本次报告会,温伯格教授以哈索.普拉特纳研究院多个自主项目为例,着重介绍了在经历数字化革命的现代,大学生和专业人士如何运用网络化的设计思维模式,在跨学科工作团队中解决各领域的实际问题。在温伯格教授的设计思维课程里,没有常规评分,每个团队花费一个学期的时间为一个企业或机构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例如为著名电器企业调研智能家庭并设计声控家具,为柏林国家图书馆重新设计入口布局等。温伯格教授指出,这其中就包含了设计思维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一是团队,每个小组由四到六个拥有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生组成,为从不同的专业视角来观察一个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二是互动,团队间的合作着重彼此间的反馈,采用一种用户为导向的工作方式,通过深入的资料检索和实践,让学生们根据问题研发出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模型——温伯格教授称之为“用双手思考”,并在互动的反馈重复中激发参与者的分析能力及创意本能;其三是空间,崭新的视觉空间有利于强化这种新型的思维模式。

温伯格教授还指出,西方思维方式是类似于字典式的,习惯于将物品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整理,而中国的思维文化则因其特殊的语言文字天然成为一种联网式的、偏向联想式的文化。中国蕴含的创新力量令人惊叹,很可能就源于中国文化里更强的网络化意愿。他相信,网络思维在图书馆服务和建设中,也能提供富有实用价值的启发。

本次学术报告会得到了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的大力协助,一直以来,我馆与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了多场展览、讲座和培训活动。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参会馆员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日后在实际工作中也将融入更多网络思维,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香港歌德学院鲍雅馆长致欢迎词

 

报告会现场

 

乌尔里希.温伯格教授生动讲解网络思维

 

我馆馆长刘洪辉(左二)、副馆长倪俊明(左一)与乌尔里希.温伯格教授(右二)及鲍雅馆长(右一)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