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前世今生

作者:苗苗  来稿:办公室  摄影者:谭茜  编辑:何蕾  发布时间:2017-01-17  阅读数:1181次 

道路是旗帜,是形象,是方向。人类社会总是沿着一定的道路向前发展,任何一项伟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道路的探索和选择、坚持和开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道路”已成当代热词,我们该如何正确把握它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1月7日,“中山讲堂”第136讲邀请了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分享对“中国道路”的思考和体会。

王宏甲老师的作品被评论家称作“创立了信息时代纪实文学的一个新风格”,尤以长篇纪实文学而深受读者喜爱。2016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重磅推出了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被誉为长征题材纪录片中最具权威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作品之一,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为此片担纲总撰稿人的正是王宏甲老师。与此同时,王宏甲老师还花了近一年时间,多次深入贵州省安顺市做了大量的乡村调查,完成了另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塘约道路》,引起了人民出版社的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出版。

在本场讲座中,王宏甲老师从一首饱含深情的《召唤》讲起,与读者们分享了为《长征》撰稿的经历和体会,梳理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又从共产党的人民力量回溯到中国文化中悠久的人民观,并以塘约村民在新时期的集体化探索为例,阐述了中国道路的核心精神和历史经验在当代创造的脱贫致富成就。

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塘约道路,中国道路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是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的道路。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成千上万的人民英雄为理想牺牲,又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加入队伍成为新的英雄。正是依靠人民,注重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才能创造湘江血战、四渡赤水后保存力量的伟大历史,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带领人民走出吃不饱饭的黑暗日子,并在复兴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当代奇迹。塘约村民继承了中国文化里朴素悠久的人民观,吸取前辈们探索中国道路的经验精华,在书记的带领下自发开展了新时期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尝试,成为“七权同确第一村”,充分尊重并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大生产。外出打工的壮劳力回村发展了,土地重新丈量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塘约在几年内实现了脱贫致富,凤凰涅磐。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又都是中国大历史的书写者,也是中国大道路的开拓者。王宏甲老师的讲座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让读者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有农村大学生在表达敬意之余,热切向老师请教让自己家乡脱贫致富的方法。

 

“中山讲堂”第136讲主讲嘉宾王宏甲

 

王宏甲老师(后排右5)与志愿者合影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