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悦读会第51期|粤讲粤精神——广州话趣谈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06  阅读数:2897次 

主 题:粤讲粤精神——广州话趣谈

时 间:3月17日(周日)下午3:00-5:00

地 点:广东省捐赠换书中心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楼中庭花园西侧)

活动简介

“落雨大,水浸街,

阿哥担柴上街卖,

阿嫂出街着花鞋,

花鞋花袜花腰带,

   珍珠蝴蝶两边排。”

儿时传唱的广府童谣,你还记得多少?

童谣像一条船,载着儿时的欢喜,时间游走,旋律依旧。

粤语像一面镜,映着广府人的生活百态,人文色彩。

广州话,又称广东话,是粤语各方言中最为强势和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也是公认的粤语标准音。作为广府文化的载体,广州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成分,从多个层面展示着广府民系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独特的九声六调音韵系统,传承至今的古汉语词汇,鬼马生动的民间俚语,都是广州话特有的语音特点。

本期中图悦读会,我们邀请到两位地道的广州人,以对谈的形式,讲解岭南和广府的区域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州话。通过歇后语竞猜、绕口令比赛、合唱童谣等互动游戏环节,与读者一同探寻妙趣横生又古典优雅的粤语世界。

主讲嘉宾:     

刘小玲,一级作家、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理事,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协会主席。 出版、主编著作:《浪漫季节》《蓝色隧道》《粤语童谣》《走进黄埔古村》《海珠古祠堂》《岭南盆景艺术研究》等十多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奖、广东省儿童文学奖、秦牧散文奖等十多项。近年专注于岭南民间文艺的研究与推广。

刘小玲著作《粤语童谣》

梁谋,番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广东省音乐家、戏剧家、曲艺家,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第一批广州市民间艺术大师、广州市民间文艺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专员,广州市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指导委员,广东音乐艺术中心顾问,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番禺区旅游咨询委员会委员,番禺区文联艺术顾问。主要著作有:《南国弦声》、《禺山杂记》、《岭南美食传奇》、《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禺山乐韵》。

梁谋著作《禺山乐韵》

 

报名方式:扫下方二维码或在借阅部圆形服务台登记报名。

联系电话:020-83810597

【粤语歇后语小典故】

珠矶路尾——多余(如)

(注:珠矶路尾有一间“多如茶楼”)

【解释】

“珠玑路尾”点解会“多余”?查实呢度用嘅系“多余”嘅谐音,写出来嘅话,应该写成“多如”(“如”“余”广州话同音)。呢个“多如”,系以前珠玑路尾嘅一间茶楼。

     讲多如楼,就不得不提惠如楼。惠如楼系旧时广州最出名嘅大茶楼,楼高四层,唔单止“水滚茶靓”而且系第一间“问位点茶”嘅茶楼,仲请埋唔少当红女艺人到茶楼唱曲吸引食客。惠如楼嘅招牌点心——脯鱼干蒸烧卖、笋尖鲜虾饺、榄仁萨骑马等等,依家好多老茶客仲记忆犹新。

惠如楼做旺之后,广州茶楼开始“九鱼齐出”。所谓“九鱼”,就系指九间以“如”为名嘅茶楼,包括三角市嘅东如楼、海珠路嘅三如楼、惠福路嘅南如楼、卖麻街嘅福如楼、长堤嘅瑞如楼、河南嘅天如楼、一德路嘅宝如楼、同兴街嘅九如楼同埋珠玑路嘅多如楼。呢间多如楼,大概喺依家珠玑路尾同梯云东路交界口。十几廿年前多如楼关门之后,呢度变成一片批发市场,一楼变成几家铺面。

分享到
服务咨询
官方微信
移动APP
官方微博
数字图说
访问数据